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239(2 / 2)

作品:《快穿孤忠

张宪要是敢向田师中一样溜之大吉,估计会被岳飞打死吧。对淮西战区而言,官家阴差阳错,算是办了一件好事。

“所以彦修,我说你算少了。你想想,我虽然挂着营田使的头衔,但招募百姓总不能由我们亲自去做吧,势必各级官吏领这个差遣。现在,淮西各县缺员如此之多,若不给那些个一心想着自家好处的禄蠹们一些油水,他们怎么肯来淮西就职,就算是来了,又怎么保证尽心尽力不抑配百姓?必得从优发放薪俸。这样就又多了一笔支出。再则,一旦朝廷拨款,各级衙门又难勒扣一些打个折扣。我看,必须得二十万贯的先期支出。”

刘子羽倒吸一口凉气,吕祉固然估计的不差,但二十万贯已经是打一场大仗的犒赏了。谁说议和了就能省钱的。“这个,安老,还是仔细商量一下,朝廷未必能允准。”

吕祉勒住马,笑道:“待我先给赵元镇修书一封。”

吕祉又不是赵鼎的人,给他书信岂非自讨苦吃?刘子羽诧异道:“这又是何道理。与赵元镇书信怕是于事无补,徒增他的反感。”

“不然,赵元镇定会鼎力相助。”吕祉笃定道。

“哦?”

吕祉眯起眼睛看着日头的方向,慢条斯理地道:“议和所谓何事?不就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吗?赵元镇力主和议是真,若在民生的事情上袖手旁观,他这道貌岸然的君子岂不成了天下笑谈?我看,赵元镇必然拉不下这个脸来。何况,我向来与他年节不过贺信而已,这样的身份就更逼得他非援手不可。他可不愿担亲疏朋党的名声。”

这就是以人所爱成我所爱,以人所恶成我所恶了。官场上的窍要不过如此。所以,做一军统制可以只管打仗,做一处宣抚使最重要的则是用人了。

刘子羽大笑:“安老原来也是深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道理。”

第167章五年平金(98)

发给赵鼎的信函尚未得知效果如何,吕祉先到了朝廷下发的诏旨,张浚出任临安府行宫留守。这个消息既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中,吕祉与刘子羽都未太过惊讶,两人一起仔细研究了张浚新任命的诏书,虽然是贬黜,但诏书用词温和,甚至以相当大的篇幅,回顾了张浚掌兵以来的功绩,从平定杨幺、顺利罢刘光世、举荐人才,甚至此次淮西之战的调度之功上,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尤其赞扬了张浚“志向高远”。至于怎么高远,虽然没有详细展开,任谁只看前面也会把这纸诏书当做一份嘉奖诏。而张浚虽然离开国门,但他的新任命上有个颇耐人寻味的“侍读”名头,这就意味着,还有随时回到中枢的可能。

“安老,这几乎是咱俩设想的最好的结果了。嘿嘿,赵元镇肯定无时无刻都芒刺在背。可惜,没能亲眼见到他的嘴脸。”

吕祉对赵鼎没有恶意,他岔开话题道:“这是谁写的旨意?字里行间似乎是官家有愧意一般。不知是官家的意思,还是写旨之人的意思。”

“我打听清楚了。是胡铨胡邦衡。”

吕祉诧异道:“怎么是他?”历史上胡铨时任枢密院编修,不可能为官家词臣。

“怎么不能是他?”刘子羽兴奋道,“胡邦衡是建炎二年的进士,地道的天子门生。他被德远公(张浚)引入台谏之后,因为文章做得好,被官家擢拔入中书。这回,因为是贬黜德远公的缘故,那些中书舍人有想改换门庭的,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要一试身手。官家却偏偏选了胡邦衡执笔,安老,你说这安排有意思不?”

“有意思。”吕祉笑了笑,示意要写字。他手下的干办公事立即递上纸笔。吕祉凝神提笔写了个“恩”字。“官家给的是恩典,此字从因从心。从因看来,是不久前的那次大会,诸将陈情,虽然当时官家未允,毕竟有所触动。现在要行贬黜之事,官家考虑到群情,就不得不恩礼德远公了。”

刘子羽道:“从心又是何解?”

“自然是让诸将用心想的意思。官家圣明。”吕祉不露声色地讥笑道。其实,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