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我要做皇帝第84部分阅读(1 / 2)

作品:《我要做皇帝

家伙统统打进误国者的名单了。

更重要的是。刘彻很清楚,这个帽子,他们摘不掉

假如一切不变的话,周亚夫很快就将上演大逆转。

是以,刘彻根本就是肆无忌惮。

他接着道:“儿臣请父皇下令,从今以后两千石以下,敢有非议战时军国大略者,皆以资敌论罪”

翻开历史,很轻易的就能发现,几乎所有对军国大事指指点点的。其实都是些小官。

真正的巨头,混到了两千石级别的,反而很少会在这样的大事上发言。

道理很简单。

两千石以上的巨头。位高权重,要考虑的问题也很多,知道轻重,不敢随意在这种大事上发言。

至于低阶的官员,光脚的又岂会怕穿鞋的。

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难不成,心忧国事,也是罪名

类似现在这样的闹剧,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少见。

甚至,前线在打仗。后方却在商讨把领军的大将抓起来咔嚓掉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少。

北宋甚至干出过。敌人已经兵临城下,文官们还在商量。某将军太强了,让我们来削弱一下他吧

天子刘启没有接话,只是呵呵的笑了一声。

刘彻的这个提议,在他看来,纯属年轻人血气方刚的冲动举动。

有些不切实际。

事实上,让低阶官员议论那些事情。

没有他的默许甚至纵容,发展不到今天的局面。

你要问为什么

呵呵

从来就没有那个皇帝会真心的信任过统兵大将,下意识的留一手,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该有的本能。

刘启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很难得的天子了。

对周亚夫赋予全权,无条件的信任,就连迫于压力催促周亚夫救援睢阳的诏书,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抠字眼,反复斟酌,生怕影响了周亚夫的判断。

但,倘若就这么彻底放权,没有一个反制或者震慑的手段,显然不行。

这才有了现在长安的闹剧。

不然,万一周亚夫将来功高盖主,尾巴翘到天上去,跟当年他老爹一样,干起了用兵权架空皇帝的勾当怎么办

只是,这些事情,他不适合跟刘彻说。

甚至私底下也不能说。

最多也就暗示一二,能不能领悟,就看太子的了

沉吟片刻后,天子刘启道:“此事,暂且搁在一边不论,太子,朕听说,你最近又招募几个墨者”

对刘彻关心或者说监督,作为皇帝兼老爹,刘启一刻也没放松过。

一直以来,刘彻表现的挺合格的。

唯独最近,接二连三的跟墨家的人走的很近,这就让天子刘启心里有些打鼓了。

墨家虽然在政坛上消失了几十年了。

但是墨家诸子的代表作和其思想的著作,在石渠阁的档案馆里,保存了不少。

毕竟,当年墨者是秦国除了法家外,最大的一个政治派系。

其支脉甚至形成了农家和名家这样的流派。

是以,至今,石渠阁中依然收藏了墨家的墨子七十一篇,隋巢子六篇胡非子三篇田俅子五卷。

他过去年轻时,曾经读过这些墨家论著。

坦白说,有些言论,他很赞成,但有些言论,那就实在是恕难接受了。

就拿墨家宣扬的忠来说吧。

在他这个皇帝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

居然敢把皇帝放在国家和人民之下

身为太子,与这样一个激进且偏执的派系往来过密,可不是国家的幸事

是以,他决定好好敲打一下刘彻。

刘彻闻言,心里一惊。

老实说,他也是看到水被搅混了,才干一次征辟四五个墨者。

打的是浑水摸鱼的主意。

哪成想,皇帝老爹居然这么关注他

他不知道该说多谢父皇垂恩,还是吐槽这个老爹正事不干,专门盯着自己儿子的隐私呢

没办法,刘彻也只能掏心掏肺了。

不然,万一让皇帝老爹以为他是倾向墨家的,那就完蛋了

这差不多就跟米帝的总统候选人被人揭发出曾经是gcd同情者一样糟糕。那可就不仅朝野都要一片哗然,许多原本支持他的人估计也会考虑换个太子这种选择了。

于是,刘彻跪下来答道:“回禀父皇,儿臣征募那几位墨者,是想借助墨家的一些特长”

刘彻想了想,水力锻压这种事情,现在影子都没有,而且相对此时来说,太过科幻了,说出来,老爹也未必会相信可以借助水力来铸造一种天下无敌的铠甲。

化肥就更是玄幻了

根据刘彻的了解,现在懂得施肥的农民,都已经是高技术人才,会给土地堆肥的,已经算是种田小能手了。

此时的农业技术,连精耕细作的天赋都没点好呢

唯一靠谱的,恐怕就是犁具了吧

据刘彻了解,目前关中的地主阶级已经有不少开始用耕牛来耕地了。

但问题的关键是,耕牛耕地这种高大上的事情,还缺乏一种有效的农具来配合。

于是农民们索性就发明了一种二牛抬杆的耕地方式。

这种耕地方式,顾名思义,是用两头牛拉一个铁制或者铜质的犁辕,需要三个人配合,一个牵牛的,一个坐在杠上维持稳定的,还有一个扶犁的。

就这,还被农民认为是不传绝技

要不是这次编篡新神农,商容等人跑遍了关中,从弋阳和谷口等地的老农那里学来了这一招。

恐怕,这个东西,还被人当成黑科技收藏着。

刘彻看了以后有些无力吐槽了。

三个人两头牛,且不说这样要浪费多少人力和畜力。

就那个犁地的的农具,也设计的极不科学,并不符合动力学。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节 马耕

>

于是,刘彻就将他见过的二牛抬杆耕作方式,对着自己的老爹简单的描述了一阵。

然后,刘彻道:“商君以来,牛耕渐成主流,以畜力,而非人力耕作,是当初商君耕战体系中,耕之战略的主流,可最近数十年,耕作方式停滞不前,甚至连牛耕都不曾普及,儿臣常常为此扼腕叹息,而最近新发现的这种二牛抬杆的耕作方式,却让儿臣有所启发,若能制出一物,使牛耕更加便利简单有效,仅此一物,就可抵数个郑国渠”

听完刘彻的话,天子刘启也陷入了沉思。

别以为皇帝不懂耕作种田

实际上,刘家的天子,虽然算不上种田小能手,但对农事一点都不陌生。

太宗孝文皇帝十三年春,下诏: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栥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由此恢复了西周天子亲耕籍田的传统,并成为一个制度。

太宗孝文皇帝在位时,这个制度是得到了坚决的执行的。

皇帝下地耕作,可不仅仅只是做样子,而是真的下地摆弄过庄稼的

窦太后的眼疾,也是那时候天天摆弄针线,落下来的

作为太宗孝文皇帝的继承人,储君,当今天子没下过地,耕过田,那是骗人的

时至今日,这个天子亲耕籍田的制度,虽然只剩下了一个做样子的仪式。

但是,早年的经历,使得刘启对于百姓的生活一点也不陌生。

尤其是太宗孝文皇帝还是一个喜欢手把手的教自己儿子的天子。

刘启至今记得,当年先帝,一边带着他们兄弟在宫中的籍田里拔草浇水,一边就将许多的知识以及道理灌输给他们。

是以,刘启对于农事一点也不陌生。

相反,还挺熟练。

“太子想恢复商君的牛耕政策”天子刘启问道。

“是”刘彻自然也不隐瞒。

“难呐”天子刘启忽然站起来,叹道:“太子可知,何以秦代能普通使用牛耕,而我汉室却只能以铝粑人力耕作”

老爹这么一问,刘彻也愣住了。

刘彻不是那种对历史一无所知的家伙。

前世十几年诸侯王生涯,让刘彻看了许多书,对于先秦时代的历史也有所了解。

牛耕,其实不是汉室才出现的方式。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牛耕行为。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其推行的耕战体系中,耕这一块就是以大力鼓励和推广牛耕为中心。

譬如商鞅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

意思就是,偷马的死罪,偷牛的罪加一等

汉律中也有类似的规定,用以保护耕牛。

然而,让刘彻奇怪的是,汉室建立以后,对于牛耕似乎不如秦代那么热衷了。

先前,刘彻还以为是自己的老爹和祖父曾祖都不懂牛耕的意义。

现在看来,或许情况并非如此

刘彻也老实,既然遇到了自己不知的事情,很老实的跪下来,道:“请父皇教诲”

“秦人能以牛耕,因为他们有养牛的地方啊”天子刘启看了一眼刘彻,语重心长的道:“当秦之世,秦王必先西平戎狄,而后,南下中原,就是为了剪除后背之患,更为了获取牧牛马之草场”

“至我汉家则不然,河南之地落入匈奴之手,代北只所,更是苦匈奴久矣,欲牧牛而不得,别说牛了,马都很少”

听着老爹的话,刘彻心中也是震撼不已。

原来如此呀

刘彻这才明白,为何等到了小猪统治,对匈奴开战以后,民间耕牛渐渐的兴盛了起来了。

很简单,对匈奴战争的获胜,带来了大量的战利品。

譬如,卫青收复河套地区,一次就为汉室获得了一百多万头牛马,以及一块最好的养马场。

霍去病历次出征,带回来的牛羊马等更是不计其数。

而此时,河南河套在匈奴人手里,代北云中等可以养牛养马的地方,却一直受到匈奴的骚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室自然就耕牛与战马奇缺。

是以,并非是汉室不想学秦人大力推广牛耕。

而是,汉室没有秦代的条件。

当秦之世,秦国的先王们不断的与西方的戎狄等游牧民族战斗,好几任的秦王就是死在与戎狄的战争之中的。

通过与戎狄的战争,秦人获得了大片的土地以及草场,可以蓄养战马和耕牛。

全盛时期的秦军,吊打匈奴东胡毫无压力。

可是,现在的汉室,却没有秦人那样的条件。

自然也就不可能推广牛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牛,你再怎么憋也憋不出秦代那样兴盛的牛耕。

刘彻想了想,道:“既然无牛,可以马耕,用淘汰不用的驽马来耕地,应该不比牛耕效率低”

没有牛就不耕地了吗

刘彻就记得后世的欧罗巴,普遍是用马来耕地的,也没见得马比牛差到哪里去了。

而汉室因为最近数十年卧薪尝胆,同时也因为匈奴强大的军事压力的缘故,建立了许多马场。

这些马场中的马,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是战马。

实际上,战马的培育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不是什么马都可以成为战马的。

所以,有相当数量的驽马,流落到了市面上。

因此,刘彻只是在稍稍扼腕以后,立刻就把主意打到了马身上。

天子刘启笑着看着刘彻。

这个太子还真是犟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

马耕也算是一个传统了,据刘启了解,代北云中等地就流行用马耕,当年他当太子时,曾有一次随先帝回到代国,特意去考察一下当地的马耕,以刘启的了解,代地的马耕,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

因为,马比牛聪明啊

想要驯服一匹马来耕地,跟训练一头牛耕地,那是两码事。

其次,牛的挽具,跟马的挽具,又是两回事。

即使在代地,用马来耕地的效率也比用牛耕地的效率差一些。

当然,这些事情,天子刘启并不会告诉刘彻。

在刘启的思想中,太子嘛,多失败失败是好事情。

在太子的位子上遇到挫折,要比以后登基以后一拍脑袋,就做出一些糊涂事强

于是他道:“既然太子信心十足,那朕就等太子的好消息了”

这话听到刘彻耳中,却有着另外一种意思。

于是,刘彻拍着胸脯道:“儿臣愿以半年为期,将此事办妥”

对刘彻来说,半年的时间,足够了

他以太子之尊,亲自督促,有几乎无限的人力物力可以驱使,若还搞不出曲辕犁,弄不出马耕,那就只能是一个解释下面的人在忽悠他。r1152

第三百二十二节 研究

中国人最怕认真,尤其是统治阶级,一旦认真起来,简直无比凶残。

当年,秦始皇扫灭六国之余,还有闲暇修筑万里长城,开凿连通全国的直道,甚至,只为个人的一个幻想,就建造起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将徐福以及三千童男童女送出海外,踏上漫漫求仙路。

刘彻作为汉室的储君。

他认真起来,所能动员的人力物力,虽然还比不上秦始皇一个手指头。

但依然恐怖无比。

当刘彻回到太子宫,将他在皇帝面前立下了军令状的事情,告诉了群臣后。

整个太子宫上上下下,就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高效的运转起来。

只用了三天,三匹代国用于耕地的耕马以及全新的马用鞍具就被送到了上林苑里的太子领地思贤苑中。

然后,数十位技术精湛的铁匠木匠以及曾经在代国管理过当地农业的奴仆以及下人,纷纷来到思贤苑报道这些人,全部都是周远蛊臬柔以及原本几个在刘彻这里混日子打酱油的公卿之后搜罗来的。

甚至,周远还搞来了一百斤钢材作为实验所用的耗材天知道他怎么弄来的,反正刘彻自己也弄不到一百斤这个数目级别的钢。

因此,现在,想要钢铁,唯一的办法就是炒钢法。

即使少府,一年炒钢下来,最多也只能出钢三千斤左右,全天下的诸侯与商人的产钢量,最多万余斤。

周远却眼睛也不眨一下,就给刘彻弄来了一百斤,相当于全国钢铁产量的百分之一

这就让刘彻有些目瞪口呆了。

不过想想周远的老爹乃是郎中令周仁,这个事情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总而言之。整个太子宫的上上下下,都被动员起来了,人人摩拳擦掌。几乎让刘彻以为看到了后世六七十年代天朝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组织起来的会战场面

按照张汤的说法是:主辱臣死,家上即以立下军令状。臣等敢不效死

翻译成直白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既然已经上了太子的战车,那就自然是有进无退。

刘彻越成功,现在,在他身边的大臣,将来的前途就越大。

反之,轻则罢斥,重则家破身死。

无论如何。在整个太子宫系统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团结之下,只用了半个月,杨毅就带着工匠们攻克了马耕的第一个难题挽具。

而另一个问题,很快也被解决。

刘彻让王道从荥阳征辟来的养牛高手褚强,向刘彻推荐了一位叫张置的人才。

此人,大字不识一个,但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会驯马。

他对马的习性和习惯了如指掌,而且。以善相马闻名于燕国。

在把张置招来以后,结合代国已有的驯马经验,很快。褚强和张置就联合摸索出了一条如何让马听话的去耕地,而不是乱撅蹄子,四处捣蛋,消极罢工。

然后,又一个问题冒了出来。

马训好了,挽具也设计出来了。

但是,马还有一个劣势或者说优势,与牛不一样。

牛什么都吃,消化能力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