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我要做皇帝第21部分阅读(1 / 2)

作品:《我要做皇帝

一条人工开凿而出的巨型石渠环绕着它,坐在阁楼之中,终年都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因此,史家那帮文青最是迷恋石渠阁的这种环境,因此,从石渠阁建成的哪一天开始,汉家的史官们立即就将这里当成了他们的地盘。

刘德来到石渠阁的时候,看到一个扎着总角的孩童,正费力的搬着一堆竹简从石渠阁前的石桥上走过去。

那个孩子大概十一二岁的模样,长得也比较清秀,最重要的是,刘德发现他的穿着并非是宫中小宦官们常穿的青衣。

刘德心念一动,立即对王道道:“去帮帮他”

“诺”王道点点头,立即就过去帮忙。

刘德当然不是忽然就圣母了,而是这个孩童的年纪是符合太史公司马迁现在的年纪的。

自殷商以来,中国的史官就是世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刘德记得司马迁的家族,在周代的时候就是史官了,也正是有这个家族底蕴,司马迁后来才能写成,否则,换了当世其他任何人,可能都不具备那个知识面与史学基础来完成。

刘德就记得非常清楚,前世的时候刘彻身边的大臣东方朔吹牛逼说他读了十万字的书,然后,听到他的这个牛逼的人大部分都是虎躯一震,满脸崇拜

而倘若那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司马迁,那么,刘德今天的善举,说不定等到他长大了,开始写史记的时候,就可能会记录在史记之中,成为刘德是千古明君的证据

看着王道帮忙将那那些竹简搬到桥对面的阁楼之中,刘德才重新命令马车前进。

等到刘德进入石渠阁之中时,他老远的就听到了便宜老爹爽朗的笑声。

听得出来,今天,便宜老爹的心情是非常的不错。

“陛下登基以来,刷新政治,因修静默,勉人于农,率下以德,老臣虽然远在江湖之远,也是感受到了陛下的仁德,乡中老少,皆称赞陛下乃是少有的仁德天子”石渠阁之中,已经年近七十的前朝老臣田叔侃侃而谈的说着。

听着田叔的话,天子刘启的脸上都笑成了一朵花。

实在是太受用了啊

换了其他任何大臣说这番话,天子刘启都会怀疑对方是在故意拍马屁,根本不可能如此开心。

但田叔不同啊

这可是前朝名满天下的忠义大臣,先帝也要尊重的长者。

而且他已经远离政治长达七八年了

他说的话,自然就不会是什么拍马屁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反应着民间声音的中正之话。

当然了,嘴上天子还是谦虚一些的。

“田公实在是太过缪赞了,朕德薄,不如先帝啊,还是许多地方需要田公您多加鞭策,多加指正,我汉家社稷也还要仰仗田公这等元老多多匡正,使上下同德,黎庶一心”天子刘启摆摆手道,此时,他早就忘了,这田叔田公早年虽已忠义闻名天下,而且官声名望都很不错。

但是,在高皇帝时期,田叔就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闻名天下的。

先帝在位时,虽然多有直言劝谏,但,在劝谏之前,田叔都是先把先帝的马屁给拍足了的

因此,天子刘启这话刚刚说完,田叔就立即打蛇随棍上,拜道:“那老臣就斗胆直言了”

“陛下虽然以仁孝为本治天下,所行策略,多以民为本,但老臣这些年久在江湖,见识了一些百姓的疾苦,听说了一些黎庶的遭遇,因此冒死向陛下进言,我汉家虽然自高皇帝以来多以仁德宽恕对待百姓,先帝之时更是怜悯百姓的疾苦和遭遇先后废除了秦代的连坐之法与一些肉刑,可是肉刑废除之后,官吏却是以鞭笞代之,通常一笞就是五十,普通百姓,谁人承受得起”田叔拜服在地,奏道:“且有时不过是小罪,地方官吏也动辄对百姓用刑,老臣在地方,常常见到因为受刑不过而死的小民,故此,老臣斗胆请陛下仔细考虑,减轻笞刑的刑罚”

“田公所言,朕知道了,朕听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僇而民不犯,这是圣人之治,朕德薄,不能及此,却也不敢以刑罚威逼天下,朕会命廷尉张欧会同丞相长史,商议田公之议,尽早拿出一个减轻笞刑责罚的章程出来”天子听完田叔的话,心里对田叔的好感再次攀升,让他有种:只有这等忠贞老臣老能时刻心怀社稷天下,即使身处江湖之远,也心忧天下啊

天子刘启却不知,这也还是田叔的一个伎俩,劝谏天子时,田叔一般都会先选一个肯定能被接受的话题,让天子能宽心舒服的听他劝谏,等到天子觉得他是值得信任的臣子,同时也是一心为社稷天下着想的大臣时,他才会抛出那些敏感的容易惹恼天子的话题。

“老臣还有一事上奏”田叔郑重的拜道:“请陛下诛晁错以宁天下”

此话一出,顿时满室寂静,原本心情非常不错的天子的脸色立即就拉了下去。

本来以为自己的祖父上道了的,正在一旁窃喜的两个田家的年轻人顿时就吓得屁滚尿流,连忙爬滚出来,拜道:“陛下息怒,死罪,死罪”

天子刘启也不知道此时应该怎么回答了。

甚至就连他的心里也有些动摇:连田叔这等元老重臣都对晁错喊打喊杀了,是不是晁错办的事情真的过火了

可他仔细一想,晁错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他同意的,他准许的,经过商议的。

但是,像田叔这样的老臣的直言劝谏却必须给出一个回答,否则,传出去就显得他这个天子的气量跟胸襟太小了。

可是,该怎么回答呢

正犯愁的时候,一个宦官进来通禀道:“陛下,殿下来了”

天子刘启顿时如释重负,趁机摆脱这个尴尬的局面,道:“快让刘德进来拜见田公”

此时,天子刘启只觉得,刘德来的太是时候了

写了半天就写出这一章,晚上状态有些差啊~~~~~~~我去,十八张催更票飞了~~~~悲剧呀~~~~~~~

嗯,拜托各位读者老爷下次别这样我了,直接打赏我觉得就非常nice~~~嘿嘿~

嗯,今天就这一更~我先去睡觉,好好调整一下,明天争取多写一点~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九十四节 拯救黄老学13

“儿臣拜见父皇”刘德走到殿中一拜。

“起来吧”天子刘启点点头,指着另一侧的一个老者,对刘德道:“这位是田叔,高皇帝时的元老大臣”

刘德站起身来,向田叔稽首道:“见过田公”

“殿下万勿多礼”田叔心里也暗叫一声可惜,刘德来的有些不是时候,刘德一来,这君臣对奏的形势就改变了本来按照他的计划,应该是在刘德未到之前,就跟天子详细的奏报为什么一定杀晁错。

田叔连腹稿和谏言的步骤都想好了。

在他想来,只要按照计划进行,就算天子最后不接受他诛杀晁错的建议,也能给晁错制造些麻烦,让他不能再这样顺风顺水。

田叔为何要谏言杀晁错呢

老实说,田叔跟晁错往日无怨,今日无仇。

但是,自晁错秉政以来所推行的削藩政策,却是戳到了田叔这种老派臣子的痛处。

而且,最重要的是,晁错是法家在当世的代表人物,晁错的得意和强势,使得法家的政治势力开始复苏,这对于田叔这样坚持和推崇黄老学的老臣来说,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过去五十年,黄老派的政治家为了阻止法家复辟,可谓是用尽了手段

先帝在位之时,某次去上林苑游玩,发现上林苑中有一个管理虎圈的小吏记忆里惊人,办事能力也很卓越,当时管理上林苑的上林尉在那个小吏面前,简直就是个无能的废物,于是,先帝立即当场拍板下诏要拜其为上林令。

然而,诏书被廷尉张释之驳回。

张释之为何要刻意的去针对一个小小的胥吏,难道以张释之的智慧不知道那个胥吏也是个人才吗

张释之当然知道那个小吏的才干很出色,但是,他更知道,那个小吏是法家出身。

夫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蔽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当年,张释之就是用这个理由阻挡先帝简拔那个小吏的。

这个理由能站得住脚吗

当然站得住脚这个理由在当时就是政治正确

但凡法家的人,统统要拦在官场之外,不能让他们溜进来,这是自萧何以来汉家政坛上的共识。

可惜的是,千防万防,还是防不住,让晁错成功的溜到了当时的太子,现在的天子身边,并且从此就深深的改变了黄老派与法家的力量对比,连丞相都在晁错的攻击下步步后退

然而,这却也不能怪当年在台上的那些大臣。

谁叫晁错这家伙太狡猾了,居然是披着一块儒皮混进的太子宫

等到发现人家的真面目时,他已经站稳脚跟了

想到此处,田叔看向刘德的眼神就充满了期待。

当今天子是不可避免的被法家影响了,成了法家的支持者,那作为有望成为储君的刘德,一定要保证不能再被法家的思想所污染,要将其引回正道

再想到他到长安后打听到的消息,卫人汲黯此时就在刘德身边这个事情,他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黄老派最近十几年后备人才已经有些青黄不接了,像汲黯这样的年轻才俊,已经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黄老学的后起之秀,故而,田叔是知道的。

只是这还不够

历经三朝,在政坛上摸爬打滚了几十年的田叔很清楚政治就是要抱团取暖。

不说未来的储君身边全部都得是黄老派的人,起码也要做到绝大部分的辅佐之臣都是黄老出身或者亲近黄老学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黄老派继续在将来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像现在,在朝堂上竟然被法家按着喘不过气来

刘德却不知道当面的老人想里居然有那么多的道道,他只是秉持着一个晚辈的最基本礼仪,恭敬的对待田叔。

“田公此来长安是探亲访友呢还是”刘德恭敬的问道。

像田叔这种老派的臣子,现在在长安城里还是有着许多亲戚和关系户的。

但刘德很清楚,现在这几年是黄老派最后的余晖了。

随着晁错的崛起,法家开始在政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不断的扩充着他们的力量,晁错死后,郅都接班,郅都之后是宁成,儒家同样也在跃跃欲试着想要大干一场。

像窦婴田蚡赵绾王臧庄助公孙弘等将来的名臣,大都都是亲儒家的或者本身就是儒家出身的。

而反观黄老派,却出现一个巨大的人才断档。

除了一个汲黯算是黄老派里未来的支柱外,其余人等都没什么太大的作为,大都都是抱守成规,那时的黄老派真的就是一个腐朽守旧的政治势力,再也没了萧何曹参那样惊才绝艳的政治人物出现。

因而,建元之后,实际上黄老派已经渐渐的退出了政治中心。

它留下来的空档被儒家和法家所填充。

之后才有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否则,倘若朝廷里还跟现在一样,九卿里有四五个是黄老派的人,就算刘彻是天子,也不可能真的推动罢黩百家独尊儒术。

前世的时候,刘德对这些是没什么感觉的。

但今生,刘德却不能容许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了。

那么怎么才能拯救日落西山,即将变成腐朽陈旧的代名词的黄老学

刘德想来想去,觉得只有培养更多的黄老学的人才才是关键。

只是,这时代培养一个读书人,跟后世的唐宋明时代是两码事情。

唐宋明之时,一个人若想读书上进,需要家里有一定的资产,能支撑其求学。

而在这个时代,想读书除了有钱之外,还得有机遇。

因为,知识掌握在极少数的人手中,大部分的人都没机会接触到。

儒家未来的兴盛,是因为董仲舒胡毋生这一代人不遗余力的拼命传播和扩散,为了传播儒学,刘德听说董仲舒和胡毋生甚至会负担一部分贫寒弟子的生活费,为他们提供三餐。

与儒家比起来,黄老学就闭塞许多了。

因为黄老派的学问是掌握在贵族大臣手里的,像过去黄老派的代表人物萧何曹参陈平周勃,哪一个不是食邑万户

这样的高位者,自然不可能向泥腿子传授学问了。

所以要拯救黄老学,必须要先做一个事情找几个有时间也愿意向公众讲授黄老学学问的人。

而田叔,就是刘德的目标之一

嗯,昨天4更没实现~有些不好意思,但那个真不能怪俺,应该算不可抗力吧~

嗯,今天别的不多说3更先~

然后,明天开始我必须存稿了~

像现在这样没存稿,根本没法混啊~

嗯,我再也不会去看那些催更票了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九十五节 进击的文青1

“老臣此来长安,大概要待个一年半载”田叔笑呵呵的答道。

他当然不能说,他这次来长安是应周亚夫的邀请,特地为刘德而来的。

“哦”刘德当然知道这位老臣多半是冲着他来的,不然,为何会指名要见他,而不是其他皇子不过,这种事情也只能揣着明白当糊涂刘德满脸的真诚的道:“田公可否帮小子一个忙”

“殿下请说”田叔立即正襟道。

“是这样的,小子最近在长安要举行一个考举,想要选拔一些人才来辅佐小子,但是,当今之世,许多人所学的知识都是颇有缪误之处,为匡源正本,严肃学风,小子想请田公在考举前在长安办一个讲学,为天下士子讲授正宗黄老学的经典,解答疑惑”刘德小心的请求道。

这算得上是刘德为日后建立大学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之一了。

借着考举众人瞩目的机会,邀请一些当世公认的牛人,在长安登坛讲课,解答疑惑。

只要能开好这个头,徐徐图之,将来再建大学就不会有阻力了。

然而,此事的难点是当世公认的各学派的权威,大都都在各自的老家颐养天年,也就只有几个儒门的人在长安当博士。

而儒家的人,在现在这个政治背景下是无论如何不可以第一个被推上台的。

要知道,在民间,儒家简直是诸子百家里的第一mt,将各大学派的仇恨几乎都吸引到了身上。

黄老学法家墨家纵横家甚至农家都跟儒家的关系很差。

为了抢夺话语权,在民间,儒家跟诸子百家之间已经是打的头破血流了。

因而,当后来儒家坐大后,自然就毫不客气的把其他诸子百家赶出朝堂,统统贬为在野党

田叔的到来,算是为刘德解决了这个问题。

田叔一听刘德的话,顿时就来了兴趣,黄老学的大臣虽然要他们主动向泥腿子跟寒门弟子传授学问没什么动力也没什么兴趣,但是,像这种开明宗义的讲学,是个人都很难拒绝。

当年孔子为何那么牛,名声为何那么大

还不就是开坛讲学,门下弟子三千

而如今长安的学子有多少

算上滥竽充数的贵族子弟,来自关东大商人家的子侄,加起来怕是有上万了吧

就算来听的人最终只有士子群体里的十分之一,那也是一千多人,比的上三分之一个孔子了

“既然是匡源正本,严肃学风的正事,老臣自然愿效犬马之劳”田叔虽然心里很高兴,但嘴上还是谦虚着道:“只是老臣唯恐才疏德薄,难以服众啊”

“田公乃是先帝都尊重的长者,天下敬仰的忠义大臣,长安学子必然欣然来听”天子刘启适时的道:“就不要再推脱了”

天子刘启现在心里是非常高兴的。

刘德一来,三下五除二,就将田叔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讲学的上面去了。

这让他非常高兴,感觉心里像落下了一块大石头,否则,万一田叔真要是执意要求他诛杀晁错,那他该怎么办

像田叔这种半只脚都进了棺材的老头,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不止如此,就算他是天子,也要陪着笑脸,否则传扬出去,到了关东被关东那群心怀叵测的诸侯稍稍进行艺术加工,变成他昏聩无能的证据,那该怎么办

更严重的是,万一田叔在争辩的时候心情太过激动在他面前出现个什么万一,那他这个天子就算跳进大河也洗不清身上的污点了

“既然连陛下都这么说,老臣不敢推辞”田叔摸了摸胡须,点点头道。

比起杀晁错,这种抢夺话语权,树立权威,还能在青史留名的事情,对田叔这样的老人来说,更具诱。惑。

嗯,晁错什么的,一时半会也扳不倒。

先把话语权从儒家跟法家哪里抢过来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