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8章 无意中抓住救命稻草(3)(2 / 2)

作品:《侯卫东官场笔记(1-8册+巴国侯氏)

侯卫东心中原本就郁闷,听到了秦大江的说法,很不服气,道:“秦书记,我先和你喝三杯,敢不敢喝?”

其实秦大江也是强弩之末了,望着满满的三杯酒,犹豫了片刻,道:“朱姚芬是妇女主任,在独石村工作很多年了,是老前辈,你先和她喝。”

侯卫东酒劲上涌,犟头犟脑地道:“这三杯酒喝了,我再和朱姚芬喝。”他举起酒杯,说了一句:“不喝是屁眼虫。”仰头就喝了一杯。

秦大江脸上挂不住了,跟着也喝了一杯。

喝完三杯,侯卫东只觉肚中一片翻江倒海,就如火山爆发一样,一股火流就朝嘴里冲了过来,他连忙用手捂住嘴,将污物堵在了嘴里,抬脚往外跑。

秦大江更惨,他根本来不及跑,污物如瀑布一般,直接喷到了桌子上。

醒来之时,已是满天星斗。

侯卫东昏头昏脑地坐在床上,半天没有反应过来身在何处。摸着黑走到喝酒的堂屋,只见点着一盏昏暗的灯光,秦家堂客坐在桌前打瞌睡。

秦家堂客从梦中惊醒,看到侯卫东,道:“侯干部,你们今天喝了好多,秦大江现在还没睡醒。我给你们两人煮了一锅红苕稀饭,快来喝。”

侯卫东此时头欲炸开一般,肚子里面的东西早就吐得差不多了。他端起红苕稀饭,吃着咸菜,味道十分鲜美。

此时天已晚,喝完稀饭,侯卫东就住在了秦大江家里。

第二天,侯卫东就被狗叫声惊醒了。天未大亮,水田上有薄雾,远处是隐隐的树木,他走到水塘边,就见秦家堂客从猪圈出来了。

如何称呼秦家屋里堂客,是一个问题。叫姐,可是她年龄四十多了,相貌看起来至少有五十岁;叫阿姨,秦大江又和他称兄道弟,这样叫乱了辈分。侯卫东想了想,觉得还是叫嫂子比较好。

“嫂子,这么早就起来了,怎么没有见到小孩?”

秦家屋里堂客道:“我有三个小孩,两个儿娃子、一个女娃,都到广东打工去了。”

侯卫东不由得想起了何红富的话,随口道:“上青林山没有公路,真是制约发展。”

秦大江红肿着眼睛走了出来,接口道:“前几年上青林乡还想着修路,现在看来更没有希望了。”

侯卫东心中一动,“我是青林工作组副组长,若是能组织起来把路修好,说不定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就道:“秦书记,俗话说,无路不富。上青林的发展太慢了,和80年代初没有什么区别,我看症结就在这公路上。”

“青林镇发展重点在下青林乡,修路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情。”秦大江书记站在鱼塘边,随手扯了一把草,丢在水中,又道:“上青林山上资源很是丰富,一是茶叶,二是煤炭,三是石头。”

青林茶叶很有名气,煤炭也好理解,侯卫东不太理解石头是怎么回事,问道:“什么石头?”

秦书记指了指一处山坡,道:“青林山上有很多石头,硬度很高。以前我接待过地质队的,他们说这些石头可以烧石灰,也可以制造水泥,还可以用来做铺路的碎石。就是因为没有通公路,石头就成了废物。”

“既然是一座宝山,为什么不把路修通?”

“上青林乡是小乡,只有七千多人,乡政府哪里来钱修路?前年上青林乡准备提二十个积累工、十个义务工,并向县政府争取一点资金,准备将上山公路修通。公路都勘测好了,正准备开工,县政府就让上青林乡和下青林乡合并了。”

侯卫东脱口而出:“既然这样,我们干脆组织起来,把公路修通。”

秦大江摇头道:“侯大学不了解情况,修条公路涉及三个村,复杂得很。没有政府来组织,根本干不成。”

秦大江老婆正在喂猪,听起两人谈起修路之事,插嘴道:“如果有人能把公路修起来,就是我们上青林的恩人。到时我们全乡人都会念着他的好处。”

侯卫东不知修公路的艰难,又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更为了弄点政绩,急切地道:“事在人为,当年红旗渠比这修公路更难。我们七千人的上青林,就不能修一条路?”

“你当真想修路?”

“是的,在何红富家里,我就有了这个想法。何红富虽然说的是歪道理,可是歪道理也是理。从这点来说,上青林群众都有这个想法。”侯卫东两眼冒光,热情洋溢地道。

秦大江对侯卫东修路虽然不抱多少希望,还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将几年来为了修路发生的事情简要地介绍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