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月关第292部分阅读(2 / 2)

作品:《锦衣夜行月关

夏浔窥着他的脸色,应道:是,可他们只守自己的道,不顾天下的道。只顾眼前的道,不顾长远的道,是为不智,所以可恨。

朱元璋神色一动,问道:怎么讲

夏浔迟疑了一下,说道:皇上亲自下旨重新阅卷,复查官员仍坚持原来的录取名单,可见主考官不曾营私舞弊。然而,北方举子的试卷不及南方举子,正如刘三吾大人所言,是有原因的。北方人受金人和元人先后统治两百多年,不习教化,又兼贫困于南方,不熟悉科考技巧,与南方举子竞争,自然才学文章,要逊色得多。

若是刘三吾、张信诸位大人能体察圣意,录取几个北方士子,不只是可以平息此番北方举子和北方籍官员的众怒,而且适当的激励,可以鼓励北方举子向学之风,这不是于国于民,大为有利的事么可惜他们不能体谅皇上的苦心,只知就事论事,不能看及长远,变通行事,所以说可恨。

朱元璋听出他所言不尽不实,其实他的看法不止于此,不过站在他的立场上,也只能提起这一点,有些话,他是不能乱说的,所以朱元璋也不点破,只是叹息道:北方受金人、元人统治,先后近三百年,败落的不止是圣人文章,诗礼教化,还有民心,丢失的民心呐,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大明虽立国已三十年,但北方士子一直观望徘徊着,人心,岂是那么容易收复的如果科举成了南方人的科举,把朕的半壁江山、一半的子民摒弃在外,他们入仕无望,必然离心离德,这个,谁来替朕考虑陕西,刚刚闹出了乱子,若是人心已尽付我大明,几个神汉招摇撞骗,岂能拉起数万人的队伍,占山作乱

再者,北方文化本就不及南方,北方经济也不如南方,如果科考取士时,朕不能考虑到北方历数百年形成的落后原因,非要把他们置于与南人公正平等的境地来考试,这就是对他们的不公正。长此下去,南方愈来愈盛,北方愈来愈弱,南北差距越来越大,天下岂有宁日

朱元璋轻轻一拍御案,愤慨地道: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难道他们读书读傻了,怎么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章节目录 153.舍小顾大

同样的,有些理由朱元璋也没有对这个小小的宫廷侍卫说出来。如果朝廷坚持这种看似平等的不平等,看似公正的不公正,就算北方人甘心忍受,不会造反,也势必造成南方士子一头独大的政治格局。

南方人不但经济和文化发达,培养了更多学子,而且明朝科举的实际制定者,就是浙东四子中的刘基和宋濂,其考试规范、考试范围、考试要求,更适合江南学子。每次开科,南方学子自然驾轻就熟。

中了举就会做官,朝廷势力南强北弱的格局也就在形成了,如今南方学子在历次科举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优势,北方学子除了争夺科举中极少的名额外,只能通过监生、举荐等非科举方式入仕,一旦入仕,因为人数少、又非正途出身,在官场中也饱受压制和岐视。

都说忠君,可再忠君的人也不是道德上毫无暇疵的圣人,对同乡、对有关系的人岂能不予照

好看的txt电子书lawen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