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三八九章 海军之春(2 / 2)

作品:《辛亥大英雄

锅炉没有问题,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公司提供的1913款旋转式小水管煤油混烧锅炉是英国虎号战列巡洋舰的核心动力,单台功率比金刚级使用的英国锅炉高33%。无论是战列巡洋舰还是大型巡洋舰都不是真正的战列舰,没有那么多贴了一层又一层的防护隔舱和钢板,所以能容纳更多的锅炉。以27000吨计算的话。使用36台锅炉的情况下输出峰值可以达到虎号战巡的85000马力,排水量小1000吨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达到28节。

可偏偏问题出在了蒸汽轮机上。

ge公司死抱着反冲式蒸汽轮机不松手。英法又无法提供冲动式的情况下。一下子就陷入了死局。最让他奇怪的是,资料机内更先进的蒸汽轮机几乎都是反冲式,为何到了美国这里就无法将蒸汽压力转化为动力呢?他细细看着资料,总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不是有人在场恨不能立刻掏出资料机对比。但不管如何,三年几乎夜夜抱着资料机琢磨的他还是看出了一丝端倪。

设计......!ge公司很显然还没解决转子高速旋转后的稳定性问题。导致锅炉压力在转化为马力时损失严重!

他的猜想的确没错,这也是为何美国在一战时期舰船动力不如欧洲的原因,这个问题直到1924年一位英国工程师加入ge后才解决!想到这里。他突然有种想大笑的冲动。美国没解决但是自己可以啊!资料机内的军用蒸汽轮机图纸详细。只要拿到ge公司的反冲式生产线和材料工艺配方这些东西,完全可以造出更强劲的核心动力。

他立刻有了主意,故作面色紧张的放下资料:“汉格尔阁下,英法无法提供,那么能不能向意大利采购呢?”

“对啊!”萨镇冰一拍大腿,意大利舰船动力技术一直不弱于英法。

汉格尔不懂技术。看向了两位工程师。船舶工程师说道:“副总统阁下,意大利的蒸汽轮机技术的确可以媲美英法。但有一点我必须向您说明.......它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

消耗更多的燃料,意味着更短的续航力,不过对于目前只需要维持海岸线安全的中国来说并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萨镇冰立刻看向杨秋,那灼灼的眼神恨不能就替他答应了。

“采用意大利蒸汽轮机,减小些续航力可以接受,但必须保证速度不能低于金刚级。”随着杨秋最后拍板,ge公司代表脸色垮了下来,很显然这次造舰合同中,ge公司估计能拿到几台发电机就不错了。但还没等他叹息,杨秋却忽然又拿起了资料,咨询道:“汉格尔阁下,如果我造四艘的话,那么锅炉和这种反冲式蒸汽轮机的全部技术和成产线能出售给我吗?”

扑哧!

刚端起茶杯的谢葆璋直接喷了出来,程壁光也是眼神发直不断挖耳朵,萨镇冰更是直勾勾看着他,就连唐绍仪都瞪大眼睛.......没听错吧?四艘!这岂不是说要翻一倍的钱了?

这个时代出售主力舰附买技术很正常,甚至还有赠送的,所以汉格尔并不奇怪杨秋的话,倒是对他增订两艘有些惊讶。至于出售旋转式小水管煤油混烧锅炉技术他不敢做主,毕竟这是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公司目前的核心产品,倒是ge公司的代表直接跳了起来:“您说,您想要全套的生产线和技术?”

“对,还需要30位技术人员帮我培训工人至少三年。”杨秋很认真的点点头。

“完全没问题!”这位ge公司代表直接豪爽的拍拍胸脯。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人不要更好更强的冲动式技术却要花大价钱买反冲式!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嘛!这些年ge公司可没少为了这套技术头疼,花了天文数字的科研经费都没解决动力损耗问题,所以除了看家门的美国海军外,大西洋邮轮都不用ge公司产品,商船为了省油根本不会装价格昂贵且耗油的蒸汽轮机,就连为南美造的那几艘主力舰用的都是冲动式。

要不是当初生产线投资太大,ge公司自己都想放弃了。如今却有人要买成套技术和生产线,这不是帮着回笼资金嘛!设备......直接从厂里搬,技术员更没问题了,回笼资金后还能去转投冲动式技术!至于美国暂不对外出售成套机械......以ge公司的牌子,说服政府还不是小事一桩。

很快。杨秋就和ge代表确定下湖北工业集团以600万美元价格采购反冲式蒸汽轮机全套技术和成产线。至于锅炉杨秋相信也可以拿到,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技术实力很强。肯定已经有了更新的型号。而且自己交给江南厂的图纸也是这款锅炉,无非就是材料和工艺迟迟无法突破,导致功率只能达到设计的50%。

定下动力后,大型装甲巡洋舰的技术指标基本确定。

标准排水量27000吨。满载33500吨,大船小炮也更适合将来改装。采用36台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煤油混烧锅炉和意大利蒸汽轮机。两座烟囱强压通风,速度暂定27.5节。采用美国新墨西哥级的飞剪舰艏加长首楼外飘舰形,使用德国小水密舱隔断防爆设计。火力上是3门三联装美国产305毫米/l50舰炮。修改仰角使其能射程至少增加到30000米。副炮上改为16门单装国内正在自行研制的120毫米/l50速射加农炮。对这点美国工程师没意见,因为在105和150远程加农炮出售给欧洲后,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在中口径远程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有12门76毫米甲板炮和6座双联装37毫米速射炮,可携带两架自产水上飞机。

防护采用新墨西哥级的匣式集中式防护设计,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次要地方的装甲。所以设计师表示主装甲可以增加到250毫米,并按照杨秋改进后的倾斜17°布置。水平甲板增加到76毫米。炮塔正面305毫米同样倾斜20°,炮座305毫米,司令塔350毫米,两层船壳,防鱼雷隔舱采用德国式小隔舱布局,采用操控更加灵活的双舵4轴设计。难看美式笼式桅杆自然不能要,采用江南厂自行研制的前后三角桅杆图纸(仿后世日式三角桅杆),增加桅杆塔。使用三台蒸汽推动液压泵驱动主炮塔,安装6台ge公司的750千瓦直流发电机,淡水由6台蒸发器和2台蒸馏冷却器提供,日产480吨淡水。取消水下鱼雷发射管,预留一套甲板发射管位置。

由海军部挑选水兵和军官前往美国培训,同时从国内造船厂派遣60位技术人员监督并学习制造技术。最关键的造价上,美国看准了杨秋心急,所以咬死最低1700万美元,简直和抢钱一样!不过和得到相比还是值得的。所以杨秋和唐绍仪商量后,在汉格尔保证附赠一套炮管和炮室,并附赠12台锅炉和4台意大利蒸汽轮机以备替换后,还是咬牙答应下来。

一个月后,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公司也答应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全套锅炉技术和生产线给江南厂。

等到最后细节差不多定下来后,众人的目光再次回到杨秋身上。

刚才好像说的是四艘啊?!

望着一双双投来的目光,杨秋深吸口气。其实后两艘也并非完全为得到技术故意抛出的筹码,大型军舰制造非常复杂,其中最关键就是目前国内缺乏长达百米的大型机床和大型热处理炉。但这些东西想得到太困难了,所以建造万吨级军舰目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但不建又不行,商船造的再多也取代不了结构复杂的主力舰!

何况无论是战列舰还是战巡,都是这个时代科技的最高结晶,造一艘战列舰完全可以媲美后世阿波罗计划对国内技术促进和拉动,就算没那么大也要涉及上百家企业,数万个岗位和上百种技术,促进相应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所以他才决定增加两艘,由美国提供技术支持和国内无法生产的部件,在江南和马尾建造,以帮助国内造船业尽快熟悉大型军舰的内部结构、制造工艺和流程,这样等将来条件成熟就能自己造需要的大军舰了。

由两艘变四艘汉格尔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拒绝。但由于江南技术差,新马尾造船厂至少要到16年才能完全建设好,所以由美国先开工两艘,半年后在江南开工一艘,而马尾需要等到16年3月才能铺设龙骨,这样算来第一批两艘可以在17年年底拿到手,而最晚的马尾那一艘需要等到19年才能完成。

时间恰好卡在了台湾交接之前,可见美国也知道杨秋不惜血本造四艘大型巡洋舰是为了什么。

当杨秋亲自定名“安海级”并签署意向协议后,抑制不住的笑声从办公室内传出。

中国海军在刚回到旅顺后,终于迎来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