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三章 【崖城血战(下)】(2 / 2)

作品:《双枪皇帝

“遵命!”宝音抓过巨斧大弓,一声喝令,一队披铁甲持重兵强弓的蒙古兵汇聚旗下。

随着震人心魄的中军鼓响,宝音率着他的蒙古突击队冲在攻城军队的最前头。他们冲过壕桥,登上长梯,杀上城头。所有宋军弓手射来的箭矢或被铁甲弹开,或被大盾挡住,随着蒙古兵越冲越近,箭矢的穿透力也越大。当宝音第一个冲上城头时,他身上已插满长短箭矢,望之犹如刺猬。然而宝音却浑若无事,冲劲丝毫不受影响,显然这些箭矢虽破开铁甲防御,却已是强弩之末,其势难穿皮肉。这种情况在古代战争也是常有的事,这也是箭矢这种弹射武器的天生短板。

“啊!”宝音用大盾挡开从头浇下的金汁,虽然有部分溅到手臂,但有铁甲防护,丝毫无损。再敏捷翻到梯子后,躲过轰轰碾来的夜叉檑,之后再翻回来,猛抢几步,终于登顶。

垛口处突然一棒打来,宝音用大盾格档,嘭地巨响,大盾破裂。宝音扔掉大盾,拔出大斧,大喝一声将那使大棒的壮硕宋兵劈翻在地。大斧呼呼,再砍断两根长矛、一把手刀,单手一撑垛沿,虎地翻进城头。一旦登城,宝音势如疯虎,将十余冲来的宋兵剁翻砍倒逼退,当真是以上当十,勇猛过人。

得益于宝音打开缺口,身后蒙古兵源源不绝登梯而上,团团聚拢在宝音身边。这个阵列越来越大,城头宋军士兵拚命围杀,奈何近距难施弓弩,而刀矛等兵器又无奈何铁甲何,而铁骨朵、铁鞭、大棒等重兵器非力士不能使,而这样的力士本就不多,对上更多更强悍的蒙古兵也多是落败身死。

眼见宝音所率的蒙古突击队就要站稳脚根,占据城头。

蓦然一声大吼:“都给爷爷闪开!”

是南门守备黄天从的吼声,围杀的宋兵纷纷让开。

宝音等十余蒙古兵定晴一看,就见七八步之外,一员宋将让开,露出其身后一队手持铁棍的士兵。这些士兵手里的武器很是怪异:说是铁棍,他们却像弩弓一样半蹲着瞄准;说是弩弓,棍上却没安弦,只有一些奇形怪状的零件……

宝音狞笑,让开得好,正好大杀特杀。这宋将看装束至少是个统制,送上门的军功。

宝音一挥满是缺口、血迹斑斑的大斧:“勇士们,随我杀……”

“瞄准——射击!”

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

烟火喷涌,震耳欲聋,弹丸猛凶,破开箭矢难穿的铁甲,将一个个蒙元精兵的壮躯打得血肉飙飞,肚破肠流。撕心裂肺的吼叫,连一里外中军的脱温不花都听得清清楚楚。

当枪声停止,烟雾散去,城头蒙古兵已倒了一圈,唯有一个壮硕的身形摇摇欲倒。

“不……可……能……”宝音已成了个血人,浑身满是血洞,不断向外冒血,潺潺流下,在脚下形成一滩血洼,“这是……什么……兵……兵器?”

黄天丛接过一杆上好弹药的火枪,瞄准宝音额头:“记好了,取你性命之器——火枪!”

嘭!

当初赵猎曾赠送张世杰三十多支火枪,并援助部分造枪工匠(学徒)。张世杰刚回到崖城不到半月,水力钻镗才刚弄好,元军就汹汹杀来,工匠们连日奋战,也只赶造出十多支火枪,刚够组成一支火枪队。

这支火枪队只经过短短七八日训练,实弹不过打了十就拉上战场,未想竟能力挽狂澜,一举击溃蒙古精锐。只是这些火枪的燧打火弹簧钢片基本都是手工打制,虽然用料都是精铁,工匠技艺也是杰出,但无论如何也无法与赵猎军工基地里用钢板冲压的钢片相比,所以不但扣板机阻力大,哑火率也高,五十支枪,打响的不足四十支。哑火率高达二成。不过瑕不掩瑜,这燧火枪的威力已令人刮目相看了。

宝音之死及蒙古精锐突击队的覆没,令脱温不花暴跳如雷,他无法忍受这样的失败。他正要再传令下一波冲锋,突然头顶一暗,厚厚云层遮住了太阳,风越吹越急,酷热尽去,浑身舒爽。

这是……老天开眼了?降温消暑,以便大军更好攻城?

回,却见远方海天一线处乌云滚滚,浪潮翻涌,越涌越急,越涌越高,挟排山摧城之势滚滚而来。

脱温不花脸色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