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食全食美 第299节(2 / 2)

作品:《食全食美

“飘雪蛋糕我已有些厌倦了,”端阳郡主单手托着下巴,另一只手捻着一朵山茶花,懒洋洋道,“都说你主意最多,可还有什么新鲜好玩的?”

过去几个月内,师家好味的“雪”飘遍了京城各处达官显贵餐桌的上空,就连王府和皇宫也不能免俗,一连看了许多遍。

可再神奇的戏法也有保质期,看多了自然就不稀罕。

挑剔的贵客们渴望新的刺激。

鱼阵下意识看向师雁行,有些紧张。

她一直都知道京城的生意难做,京城的贵人们难伺候,可真正跟着出出进进之后才发现,之前的预想还是太保守了。

这些人何止难伺候,简直是某种意义上的不讲理。

用姐姐的话说就是:

“你花几个月绞尽脑汁琢磨出来的新花样,可能在他们面前走不过三天。”

人类喜新厌旧的本质就是这么恶劣。

师家好味之所以如此出类拔萃,很大程度上就是依托于层出不穷的新花样,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可新花样就像湖泊里的水,用一点少一点……

师雁行却笑得很镇定,“郡主同我想到一处去了,如今春暖花开,正是要弄些新鲜的时候。”

端阳郡主本是随口一问,普天之下那么多厨子折腾了几辈子,不过也就那么点儿花样罢了,她师雁行再如何天赋异禀,难不成还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现在见她成竹在胸,端阳郡主也不禁真起了兴致。

“瞧你的样子,果然有主意了?”

师雁行点头,“是,不过食材和意头都十分难得,须得等一等。”

物以稀为贵,若是随处可见的玩意儿,谁还稀罕呢?

端阳郡主的生日正是佛诞日的前一天,就因为这个,曾有高僧说她有慧根,她本人也略信一点佛。

说一点,是每逢佛诞日并逢年过节祈福时均比常人略郑重些,但又饮食不忌,更爱鲜衣美食。

师雁行这么一说,端阳郡主就明白,必然是要赶在自己生日那天献礼,倒也有些期待。

送走端阳郡主后,鱼阵就忍不住问师雁行,“姐姐,你真的有新花样了吗?”

师雁行笑道:“自然。”

这种事装得来一时,装不来一时,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若为一时颜面欺骗郡主,那跟自杀有什么分别?

年前后正是京城汇聚海内外商人的巅峰时期,这段时间师雁行是真的一点儿没闲着,明里暗里疯狂寻找各种还没在大禄朝传播开来的稀罕物。

大禄朝的商业繁华程度、对外交流程度跟宋代差不多,已经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食材尚未普及。

而“尚未普及”,并不代表“没传入”,要知道很多现代美食再被送上餐桌之前,都憋憋屈屈当过“毒物”“观赏性植物”。

比如说西红柿,别称“狼桃”,因其植株气味浓烈、果实色彩艳丽而被认定有剧毒,早在明朝就传入中国,却一直被作为观赏植物培养,直到晚清时期才正式跻身食材之流。

师雁行要钻的,就是这个空子。

她不认为自己有神农尝百草的伟大冒险精神,但辨别无毒食材的原始植株,倒是可以一试。

奈何现今大禄海洋贸易虽然发达,交易内容却基本固定,大多是从大禄朝购买丝绸、茶叶和瓷器,换取番邦诸国的宝石和香料,单纯植物类,反而很少。

师雁行前后花了好几个月,也只确定了一种:

可可果!

可可果,巧克力的前身,而巧克力在西点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可谓独自挑起半壁江山。

有了这个,师家好味甜点部才算名副其实。

带来可可果的是一位东南海商,自己和同乡组建的一支小型船队,因没有太大本钱,换不来多少金银珠宝和香料,这才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从当地弄了些性情古怪的果实来,想着若有冤大头,不是,若有识货的,也能发一笔横财。

师雁行将他带来的各色货物都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有几样不确定,不敢贸然尝试,便只要了可可果。

可惜数量不多,只有一筐,等师雁行亲手做过一回巧克力后,就没剩多少了。

听说师雁行要这玩儿意,那海商简直欢喜疯了。

他最初还想着奇货可居,能不能敲诈一笔,便随口扯谎,说什么这玩意儿在当地价比黄金,极其难得,他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跟人抢了这么一筐来。

师雁行不说话,只是看着他笑,冷笑。

看着看着,那海商的冷汗就下来了。

师雁行用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发出清脆的响声。

“你知道欺诈诰命夫人是什么罪么?只要我想,你这辈子都别想再见出海文书。”

采购实在是一项油水很大的买卖,尤其涉及到出海,风险极高,如果对方足够诚恳,师雁行并不介意让他多赚些。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要忍受“一个鸡蛋十两”之流的漫天要价。

打量她是傻子吗?

那海商像一条被丢在岸上的鱼,嘴巴开合几下,结结实实跪下了。

到了这会儿他才想起来,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姑娘不仅是京城大酒楼的掌柜的,还是以为四品命官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