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三百四十八章 理论先行(2 / 2)

作品:《猛士回明

罗剑这次来扬州是为南京政府的改组作准备的。

当初南京成立政府被称为“南京临时政府”罗剑是有考虑的,当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明朝遗老遗少的支持,采取的大都还是沿用明朝的称呼,而在实质上有些东西也没有作根本性改变。

现在全国问题解决在即,政府改组也将提上议事日程。

但是现在的政府工作模式已经历经三年多,很多人已经适应了这种模式,倘若骤然改变,恐怕很多人思想上都接受不了,就连史可法那里都有些问题。

罗剑这才想到先从理论上让大家知道现在的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于今后的发展,但理论总结并非罗剑的强项,更何况事务缠身,自己也抽不出那么多时间来思考,罗剑这才想起原本历史上著名的理论家顾炎武。

罗剑这次回扬州就想找顾炎武好好谈谈,如果顾炎武能够以地方官员的身份总结出一套东西来,那么与实际结合得将会更加紧密,说服力也会更强。

顾炎武对罗剑的到来也是又惊又喜,在扬州主政已经两年多时间,善于思考的顾炎武已经敏锐地发现一些问题。但这些想法在扬州实在有些曲高和寡,恐怕到了南京也很难有人接受自己的想法,他一直想找大都督谈谈,但几次去南京都没遇上。没想到今天大都督今天竟然亲自来扬州了。

顾炎武知道罗剑不喜欢官场上的迎来送往,在城门守卫向他报告大都督亲来扬州的消息后,他并没有召集官员前去迎接,只是自己赶了过来。

“圭年兄,咱们有好几年没见面了吧?”罗剑见顾炎武只身前来。很是高兴,他这次来本就不欲惊动扬州官场。

“是啊,大都督,咱们有两年多没见面了呢。”

顾炎武引着罗剑回到原来的大都督府,自从罗剑和柳兰搬走之后,大都督一直都还空着,罗剑曾要求扬州把大都督出卖出去,买的钱纳入扬州财政,但扬州人没有一个人来购买大都督府,大家都说。大都督在这儿住过,这儿要永远留下来。

顾炎武尊重了大家的意见,大都督府也还一直按照罗剑他们在时的布置,只是官府安排了些人守在里面。

晚饭也简单,顾炎武安排人就在大都督府里做了几个精致的小菜,拿来一壶小酒,两人开始边吃边谈。

罗剑没想到自己想要找顾炎武谈的问题他早有思考,心想这下自己省事多了。

尽管顾炎武的很多想法在罗剑看来还比较幼稚,但罗剑知道这些思想不过是顾炎武才刚刚开始思考,而且对于现在大的环境来说。能够思考到这一步,已经是极为不简单了。

两人从政府的架构谈起,一直说到谈到“利国富民”、“善为国者,藏之于民”。罗剑对顾炎武在这个时候就表现了一定的“众治”思想有些诧异,原来他的这些思想要到晚年才逐渐成熟,现在因为环境不同,竟然现在就已经有了萌芽。

这些天忙碌之余,罗剑也一直也都在思考今后的路怎么走,换句话说。在这个国家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制度来保证能够长远稳定的发展下去。

尽管在北京时罗剑跟满清索尼谈判时说过,南京政府的胜利是制度上的胜利,但罗剑心里明白,南京政府与其说是制度上的胜利,倒不如说是先进技术造成的必然结果。

罗剑知道自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来,仿照的还是以前明朝的内阁制度,只不过把这种内阁制度发展到了一种极致,同时内阁脑袋上没有被压着让人生畏的皇权而已。

罗剑也知道在现在的中国要想实行民主制度只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梦想而已,想想当初自己在扬州的尝试,现在觉得都有些幼稚。

但民主毕竟是一种趋势,现在不能并不意味着今后也不能,罗剑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可以引导整个国家的发展,那么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一些思想启蒙?

这也是罗剑来找顾炎武的根本目的,罗剑希望顾炎武成为民主思想启蒙的先驱者,政府的改组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思想启蒙奠定一定的制度基础。

至于哪种民主制度更适合今后的中国,罗剑觉得自己已经考虑不到那么远了,即使自己不回原来的时空,自己同样也会老去。尽管知道今后几百年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但现在世界已经被自己折腾得完全变了样,以前的经验以后还能不能用上,谁也说不清楚。

罗剑在扬州呆了三天,这三天几乎都没走出原先的大都督府,顾炎武除了回到扬州政府作了一些安排和交待,也一直呆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两人到底谈了多长时间,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

但扬州的很多人都知道顾炎武自从与大都督长谈之后,似乎人都变了许多,除了上班时间,很多时候都在低头沉思,到了晚上更是在书房里笔耕不止。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