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三百二十二章 洪承畴的心思(2 / 2)

作品:《猛士回明

好在在火炮上还占有不小的优势,二军现在有一百多门火炮,也幸亏刘肇基在一军撤走的时候,把一军的火炮全都留给他,否则,这次李成栋还真不一定能熬得下来。

李成栋这次朝南京告急是有他的小算盘的,这二个多月被优势兵力的清兵给压得有点苦,这让李成栋心里极不甘心,他知道南京那边已经可以大量生产扬州二式步枪,这次就是想弄得这些新装备。

李成栋感觉难受,其实洪承畴的日子也不好过。

自从前年年底进攻两广被打回来之后,洪承畴一直悉心经营两湖,一年多时间总算把上上下下都理得顺了,天公也作美,这两年都是风调雨顺的,作为天下粮仓的两湖的粮食产出也是争气,不仅供应了两湖的几十万清兵,还能抽调不少供应朝廷。

这让洪承畴得到了多尔衮更加充分的信任,把两湖的军政大权全都交到他的手上,一时间洪承畴在两湖权势之隆,就是两湖的满人都不敢对他稍加辞色。

但洪承畴却始终高兴不起来,算是满清朝廷中少有的几个头脑清醒的人之一,洪承畴从扬州军开始出山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满清朝廷危险了。

但洪承畴觉得自己深受满清朝廷厚恩,尤其感多尔衮知遇之恩。现在朝廷又将自己派到两湖这富庶之地,自己有责任替朝廷经营好。

洪承畴是这样的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应该说。洪承畴并非一味搜刮百姓,不过有些耐人寻味的人是,两湖的百姓在供应给满清朝廷这么多的粮食之后,并没有百姓被饿死。

洪承畴知道这是因为南京政府并没有将红薯、玉米和土豆等高产农作物对两湖进行封锁,正因为有了这些高产作物。洪承畴也才能给朝廷提供这么多的粮食。

前年冒雨石被朝廷收买以后,满清朝廷终于弄明白扬州一式步枪的关窍,洪承畴觉得满清朝廷终于有些希望了,充满希望的洪承畴开始在湖北武昌和湖南衡阳建造了两个枪械厂,并想尽一块办法弄来了几台蒸汽机,果然大大加快了步枪的制造过程。

尽管有了一些步枪,但洪承畴并没有轻举妄动,他担心国防军知道了会集中全力进攻两湖,那样自己就会前功尽弃,就这样他一直隐忍着。直到一军从湖南撤走了,两湖的清兵也大部换了新枪,这才向二军发动了进攻。

等跟二军真正打起来,洪承畴才发现只靠步枪想打败李成栋的二军还真不行,不说吃掉二军,就是想突破二军的在永州城外的防御工事都不行。

关键是二军手上有一百多门火炮,就是这些火炮让洪承畴进退两难。

洪承畴知道不打败二军,他就完全被迫留在衡阳无法动弹,所以刚刚过完年,他就定下决心。集中整个湖南的清兵,准备同二军拼死一搏。

可是即使集中了十几万人,可还是跟收缩防御的二军开始了僵持,这是洪承畴没想到的。

就在洪承畴进退两难之际。他接到了佟岱从武昌派来告急的信使,他知道国防军不会让他没有任何负担地攻打二军,但他没想到国防军动作这么快,直接就捣向了湖北腹地。

就在洪承畴听说进攻湖北的国防军有近万人装备了更新的步枪和火炮之后,才燃起不久的希望再次化成了泡影。

洪承畴知道自己跟吴三桂一样,在南京政府的汉奸名单上是靠前的。也听说了吴三桂对国防军投诚了,并且南京政府同意他去北美追随前朝公主重新建立大明朝。

洪承畴当初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颇有些心动,但对满清朝廷的感恩终究还是占了上风,就在南京政府派人对他劝降之时,这才断然拒绝了。

但自从今年以来,国防军加强了对满清的攻势,洪承畴也看出来了,南京政府绝对不会跟满清朝廷分庭抗礼,而是下了最大的决心要把满清给赶出中国,而且洪承畴也知道,南京政府做到这一点不过是时间问题。

是陪着满清朝廷一起灭亡还是另寻他途,洪承畴好生踌躇。

当初在松山被满清所俘之后,洪承畴就恨过自己,为啥在被俘之前没有自尽以报崇祯帝对自己的恩情,被俘之后大清先皇皇太极对自己优渥有加,为感其恩德,这才决心报效大清朝廷。

然终皇太极一朝,对自己仍是防范有加,并未有启用之意,待北京城被李自成所破,崇祯帝身殒,摄政王多尔衮执掌朝政之后,自己才算迎来了“人生第二春”。

想到这里,洪承畴有些幽怨,当初在崇祯朝颇为得势之时,大明王朝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尽管自己想挽狂澜于既倒、救大厦于将倾,却是有心无力。

本想大清开国之初,一切锐意进取,又有摄政王信任,终有自己发挥一生所学的机会,哪知道却从天而降几个“天使”,纵使有自己和范文程等人给大清王朝出谋划策,但这天下似乎一切都在那几人的掌握之中,自己的所有努力现在看来都不会起任何作用。

“不能再投降南京政府了,这辈子已经有了污点已经无法洗去,再次当贰臣恐怕连自己这关都过不了。”洪承畴暗自忖道。

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估算着与武昌的距离,洪承畴又在心里给自己找到了借口,“距离太远,又有国防军围追堵截,不是臣不愿救援武昌,臣实是不能啊!”

其实此时的洪承畴心里已经有了想法,不过这想法要变成现实,恐怕还得慢慢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