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百四十六章 进军的号角(2 / 2)

作品:《猛士回明

这才半个多月的时间,报名参军的年轻人已经达到了一万一千多人,而且从浙江、福建还有人不断地赶过来。

针对这种情况,罗剑在参谋部召集大家开了一个会,仔细分析了目前形势,大家都认为光招收一个南京守备旅还真不够,干脆把南京的守备旅变成守备师,同时在杭州再次扩招一个师。

在罗剑的预想之中,解决全国问题之后,整个国家将维持三十万左右军队数量,不是养不起更多的军队,而是没有必要。

以后的国防军肯定是全部使用新式步枪和新式火炮,就这些装备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

如果现在把部队扩编得太多,战争之后又将面临裁军问题,这也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罗剑就想在解决全国问题和限制军队数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按照大家的想法,部队就是再扩招二十万人,以临时政府的财政完全可以承受,不断扩大的兵工厂也完全有生产能力,但罗剑并不准备这么干。

罗剑准备先在山东打上几仗,等打完仗之后,对敌我的作战能力作出全面评估之后,再决定是否扩招更多的军队。

等所有一切准备工作都基本到位之后,罗剑和史可法、黄得功等人到了王强的七师。

七师将是这次向北进攻的尖刀力量,他们现在到底训练得怎么样了,大家都想去看看。

经过瓜州血战和几次日本之行的王强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的愣头青劲头,现在看起来就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将领,这让罗剑很是满意。

史可法和黄得功都从七师感觉到了跟其他部队不一样的东西,但究竟是什么,两人都说不出来,但罗剑却有非常熟悉的感觉。

七师没有一兵一卒来自以前的明军,如同白纸一般的七师被罗剑和王强完全按照另一个时空解放军的建军思路来建设,当然有了解放军的很多风格。

“这是什么东西?”黄得功从一个士兵手里接过一个铁筒样的东西,他见过迫击炮,跟那有点像,但却小得多。

“这是掷弹筒,单兵就可以使用,相当于小迫击炮。”王强在旁边回答道。

这种掷弹筒是刘为民专门为七师制作的,因为新式zha药的产量还不高,必须保证炮兵的使用,所以这种小型的掷弹筒只生产了五十门,刘为民希望在关键时候能发挥作用。

正因为新式zha药的产量不高,刘为民放弃了生产手榴弹,他知道这些为数不多的新式zha药必须用远程投送的方式送到清兵头上,才会产生最佳的效果。

刘为民很希望大战能推迟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那样化工厂的新式zha药产量基本能够保障七师作战了,但罗剑并不准备再等那么长的时间,他觉得现在的装备已经超出清兵太多。

在这个问题上罗剑其实有着自己的考量,他也知道如果等化工厂一切走上正轨,生产能力大大提升,清兵在使用新式zha药的国防军面前将完全不堪一击,但罗剑觉得这样的战斗并不能磨练部队,让国防军成为一支强军。

罗剑的观念得到了史可法和黄得功的支持,他俩都认为只有经过血与火考验的部队才能真正成为一支强军。

尽管如此,刘为民还是尽最大能力给七师进行了保障,七师的榴弹炮数量并不多,同其他师一样,也只有三十六门,但这些火炮已经完全具备了间接瞄准射击的性能,而且刘为民给这些火炮全部配备了新式zha药的炮弹。

正因为这样,史可法和黄得功来到七师炮兵团时,并没有感觉到不同,反倒觉得七师的炮兵太弱了。

王强听了两人的话,只是嘿嘿一笑。

八月一日是个好天气,南京西边的大校场上早已经是人山人海,南京的市民很早就赶了过来,在南京守备师的组织下,十几万民众倒是井然有序,所有人都在盼着誓师大会开始的那一刻。

“来了!快看!七师来了!”随着一阵欢呼声响起,身穿绿色仿迷彩服的七师开始进场了。

“你看,他们肩上扛的枪怎么与其他人不同?”围观的人群中不时有人问道。

最先进入大校场的是七师一团,不少人注意到了一团官兵们肩上的步枪与其他部队的不同。

很快七师全部人马都迈着整齐的步伐,唱着嘹亮的军歌全部进入了大校场,随着一排排火炮在骡马的牵引下进入大校场,观看的人群中响起了一阵阵惊呼。

罗剑和史可法等人随后也到了,站在主席台上,罗剑看着已经近代化的七师心里也是感慨不已,自己四人到了这时代里,奋斗了几年时间,厚积薄发,等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随着罗剑宣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大校场上热烈的气氛达到了顶点,周围已经响起连续不断的鞭炮声,罗剑并没有要求放鞭炮,这些都是百姓们自发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