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7章 从阿斯山口到菲格拉斯城(上)(2 / 2)

作品:《以革命的名义

显然,赫罗尼莫指挥官的如意算盘打的太响,以至于连本人都忘记了在整个战略防御思想中,存在两个严重的致命伤:

一是在情报上,他只知道自方的战略防御部署,因为情报工作的严重滞后(西班牙暗探太过无能,而英国间谍突然停止了消息传递),导致赫罗尼莫毫不知情对方的战术运用安排。从没经历过大战,恶战的赫罗尼莫将军,尽管从没轻视过自己的对手,安德鲁将军,但他仍天真地认为对方会主动跳到西班牙人的陷阱里。

二是在布防上,赫罗尼莫只顾忌阿斯山口本身的防御,却没能加强与阿斯山口平行的,相距仅400米不到的几座山陵高地上的防卫工作。他在整个防御体系建造过程中过于保守,这位西班牙敌前指挥官只是强调自己的弱势地位,布局安排上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最后才在副官的建议下,在距离山口最近的两个高地上,派遣了为数不多的前哨部队驻守那里,连门火炮居然都舍不得安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安德鲁在抵达比利牛斯山后,一方面强化宪兵队的反间谍功能,防备自方消息泄漏;另一方面,他积极派出各类人员刺探西班牙人的军情,训练有素的特种兵大队,时常翻越海拔2000多米高山,深入敌方阵地,绘制沙盘与火炮攻击方位。而真正让安德鲁获得全部敌方信息的却是妖艳无比的女人,这个不知其真实姓名的爱尔兰人女特工居然能从西班牙指挥官的被窝里,掏出了整个战区防御计划,的确让安德鲁及其下属感受到特种兵的特殊运用。

原本,安德鲁想借鉴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出其不意地攻击意大利人的方式,大军绕道人迹罕至的比利牛斯山脉中路,实施战略打击。但与马塞纳等人在沙盘上反覆演练过后,安德鲁终于放弃了这一计划,原因有三:

其一,比利牛斯山脉中路是平均海拔3000米的高寒地带,陡峭且崎岖的山路无法保障大军团运动并为起提供持续的后情补给。按照马塞纳少将的高山作战经验,若要强行翻越无人区,士兵们就必须轻装上阵,并做好大约十分之一的非战斗伤亡准备,还要放弃那些笨重无比的各类火炮。而这,显然是安德鲁所不愿意做到的,在司令官的战术理念中,必须尽量减少部队的非战斗减员,且火炮的攻击力始终放在首位。

其二,狡猾的桑切斯公爵早已防备到安德鲁即将采用的突袭战术,他在比利牛斯山脉中路地带,部署了不少游骑兵以及数量众多的独立营队。这些人原先都是由当地封建贵族武装的私人部队,后被公爵大人收编与集训。尽管他们的战斗力不强,却十分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且异常痛恨法国人。桑切斯公爵交代给他们的任务就是,不作任何正面交战,不惜一切代价在丛林里,在山坳间开展游击战,竭力缠死,拖死,累死企图翻越中部山脉的法国人。

其三,特得上尉也未能成功说服巴斯克人的长老们,尽管上尉他使出浑身解数,外加威逼利诱也无法动摇长老们与桑切斯公爵刚刚达成的停战协议。万般无奈之下的特得上尉只得联合数支被西班牙人打散的巴斯克反抗军,集体退隐山林,不断通过派遣探子,利用夜鹰为安德鲁司令官传递情报信息。

因此,在一番权衡利弊之后,安德鲁最终决定还是以阿斯山口为战斗突破口。的确,低矮且容易运输补给的阿斯山口应该成为比利牛斯军团的必经之路,但安德鲁却没想要按照对手的摆布直接以步兵攻击山口要塞。

上次在拉塞因半岛伤的惨重教训,令他至今不能忘怀,近千名英勇的法国士兵先后倒在山坡之上,要不是修什上校的来复枪连幸运的摧毁了敌人火炮阵地,恐怕连他自己也要挂在小直布罗陀要塞前。从那时起,在安德鲁的心中就极其反感正面攻击坚固要塞,不到万不得以,他决不会让步兵们拿着武器,拖着沉重步伐,在崎岖的山路间冲上三角形棱堡。更何况,通向要塞的羊肠小道上过于拥挤,根本不适宜骑兵的大规模展开运动。

1794年6月29日,也就是安德鲁通过罗克少校向西班牙人正式宣战的第二天,他任命拥有着丰富山地作战经验的马塞纳师团担任正面攻击任务,马塞纳少将本人任前敌总指挥,并把李士多里中校的军团炮兵纵队与修什上校的特种兵大队交由他全权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