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百六十五章 破开发区(2 / 2)

作品:《官场预言家

陈平他们沿着开发区唯一的一条水泥路一直往前开,一路上也能看到不少的厂房,和其他地区新成立的开发区一样,这里厂房的占地面积也非常大。

这里的落户企业其中有一部分是已经在厂房开工了的,但还有更多的一部分厂房却处在停工和半停工的状态上。

这不由让陈平想到了朱恒他们这些外地客商总是骂庐州这里是破开发区,现在看来,这话骂的还真是形象。

只是这个形象的背后却透露着一股悲哀,因为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的开发区都是先进行招商引资,然后在有了一定数量的落户企业以后,才会开始动工建设的,有些地方甚至都会等到建设好了以后,才会成立开发区的。

不过不管怎么样,新成立的开发区都应该是欣欣向荣,在优惠政策的带领下很有活力才对,怎么都不应该是有这么多停工和半停工的企业,一派死气沉沉的样子才对。

毕竟企业投资这么多钱来到这里,肯定都是想取得更好发展的,总不会有哪个企业是吃饱了撑的,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投在这里然后停工的。

当然,也不排除这里面其中有一些企业是真的建厂到一半遇到资金困难的,可是大多数有能力建厂的客商,都是准备好的,很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可是现在庐州开发区这里有这么多的厂房停工或者半停工,由此可见庐州县政府的做法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多么消极的影响。

这些企业的想法不难猜测,他们肯定有一部分是和朱恒他们一样,想办法找各种关系去和庐州县政府进行沟通,设法让这招商引资的政策真的能对自己优惠一点,还有另外的一些企业,只怕就是联系和考察另外的地方,想着怎么能在把损失降到最低的基础上,熬过和庐州县政府订立的协议,最后把企业带离开这个地方。

看到这些情况,陈平不由摇摇头说:“先利用优惠的政策把客商骗来投资,而等到客商过来投资以后又不兑现承诺,还不正当的收取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费用,把来投资的企业给逼到没办法正常生产的地步,这庐州县政府官员的脑子究竟在想什么,哪有他们这么招商引资的?”

朱恒在旁很赞同陈平的话道:“陈市长您的话说的真是一针见血,一下子就指出了现在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困境。”

其实陈平倒是也能从另一个角度明白庐州县政府官员这么做的原因所在。

说白了也就是一个没有责任心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在作怪,庐州县政府的官员为了能尽快做出成绩,所以才会推出这么多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但是后来当他们发现他们的政策让他们的财政收入并没有增加,甚至还有可能要倒贴,他们就开始耍手段了。

这样做他们应该也明白会对企业产生多么消极的影响,只是他们根本不在乎,毕竟你企业困难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每天能照常吃喝就行了,管你去死。

至于几年以后协议期满,那是几年以后留给下一届县政府官员解决的烂摊子了,也和我没有关系了,我只要现在能保证一定数量的招商引资,就能调离了。

想到这里,陈平叹了口气说:“好了,我们先不说这个了,还是先去孟经理他们的厂子去看看吧。”

朱恒点点头说:“好的陈市长,孟经理的厂子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