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八五 咱们做那摘桃子的!(2 / 2)

作品:《崇祯七年

“没错儿,就是这么个意思,还是汉臣你学问高。”黄季笑道。

“记得是前年,似乎是应州那边儿闹民乱,结果当地一个千户带着自己的十几个家丁并百来个兵丁,就愣是给压下去了。那些兵是什么德行你又不是不知道……”黄季言语中透着不出的轻蔑:“就这些歪瓜裂枣都能做成的,你还怕你手底下那些操练的狠得不像样儿的兵丁们不成?我瞧着,你手底下那些,百十人就能打那些卫所兵五百人!”

“哈哈,季叔过奖了。”董策摆摆手,不想再谈论这个话题。

他沉吟片刻,嘴角微微一勾,一丝冷笑浮现出来。

“季叔,既然白莲教要掺和这个,那咱们就不管了,且让他们弄,让他们放手去做,倒是要瞧瞧,这些人能弄出什么玄虚来。”

董策嘿然一笑,轻飘飘道:“咱们啊,要做那摘桃子的人!”

“摘桃子的人?”黄季有些不明白,只是他知道这位自己看着长大的年轻人,现在实在是已经不能用过往的眼光来衡量。年纪轻轻,不多时日,竟然能被他攀爬到这等高位,打下如此一片基业,其心机算计,当真只能用心如渊薮来形容,绝不是自己能揣度的。

便不再多,只是应了。

“对了,还有一桩事,须得拜托给季叔。”

董策道:“季叔你时刻盯着那些人,一旦发现他们要起事,立刻便是通知董旭,让他躲到磐石堡来。”

“是,我明白。”黄季立刻知道了董策的心思,头应下。

董旭终归是董策的亲哥哥,再怎么不是,总也不能瞧着他送死,该管的,还是要管一管的。

……

从北京到大同有多远?

大约是六七百里上下的样子。

若是后世的话,坐上五六个时的火车差不多也就到了,而在这个时代,肯定会慢上不少,但也不至于太慢。六百里加急的话,一日六百里,八百里加急的话,则是一日八百里。

朝廷给冀北兵备道刘若宰的命令,走的就是六百里加急。一来是因为崇祯皇帝性格燥切,一旦下了决心,恨不能立刻就把这件事儿做成的好,二来则是,这件事儿,本身就已经是相当高级别,相当重要的一件大事,自然得好生重视起来。

六百里加急,理所应当。

是以那一日下午命令出了紫禁城,六百里加急,快马加鞭,到了第二日间,便是到达了宣府。

为何要先到宣府?

这是必须要走的一个流程,因为冀北道虽然乃是大同巡抚管辖,但是山西巡抚、大同巡抚、宣府巡抚这三位,都是宣大总督管辖的。虽然并非是直管,但宣大总督对冀北道的管辖力度,比大同巡抚还要重一些。

若是直接给冀北道发文,而不经过宣大总督这一环,那么毫无疑问,就是对宣大总督杨嗣昌的极大蔑视。

这是官场大忌。

除非是跟杨嗣昌有莫大的过节,成心想给他一个难堪,不然的话,当朝的衮衮诸公,是绝对不会如此做的。这简直就像是当众给了杨嗣昌一个大耳刮子一般,官场上讲究和光同尘,会这么做的人可不多。

更别,杨嗣昌虽然现在乃是外地的督抚,不在中枢,但绝不代表着他在中枢就没什么影响力。事实上,杨嗣昌也可算作是一位简在帝心的人物,崇祯帝还是对他很信任的。现在当着宣大总督,但不定哪一日便会调回中枢之中任职。

实际上,能把宣大总督这么要害的一个位子交给他,本就代表了对他相当的信重。朝廷的信差来的时候,杨嗣昌正在府中吃早饭。孔夫子曾经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整个大明朝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孔子门徒,但是有条件做到这一儿的可不多。而杨嗣昌或许别的没学到,但是这一条却是被他贯彻的淋漓尽致。

%77%77%77%e%64%75%0%0%e%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