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二八一 投机(2 / 2)

作品:《崇祯七年

他是个军户,一个只上过私塾的军户,就算盛如唐宋,文盲率也要远远超过后世,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文盲。而作为一个社会地位,在文人眼中的地位身份还不如泥腿子商贩的下贱军户,竟然随口吟出千古名句……谁信啊?

不会每个人都傻到认为你是生而知之者的。再者了,后世的文字发音和那个时代都不一样的,不定后世的一首名诗在当时文字并不完全是那些。而且就算是写出一首极佳的诗来,也是绝对无法掩饰你在其它方面的薄弱的。你是抄了一首诗,但是其它的呢?人家让你行酒令,一句诗经中的文字作为第一句,你只要是接,就必须用诗经中的文字——问题是这些文人四书五经都背的滚瓜烂熟,你呢?

三番五次之后你都对不上来,人家能不起疑心?

古人又不是傻瓜,文盲多归多,但凡登堂入室的,这方面的鉴定水平怕是要远远高于现代人。不懂对仗合辙平仄抄诗,不懂音律抄词,那都是经不起古人一试的,往里是私德有亏剽窃,严重身败名裂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还得应景儿。

诗的种类也很多,四言五言七言,古风律诗拗体,写景写情写思无所不包。所谓应景,就是抄诗要抄得贴切,赏花时候不能抄吟雪的诗,上元时你不能抄中秋诗,诗景不能对应,抄了也是白抄。

所以董策不打算干这等高风险的差事。

不过对对子他是没问题的,这个可以借口为有急智,完全可以托词其它的都不会,就擅长此一道而已。而他前世又恰好对这个感兴趣,记住了不少很有趣儿,很难对的对子。

一开始,他就把话题往这上头引,侯方域果然是兴趣盎然。

两人约下规矩,互相出题,一旦对不上,便罚酒一杯。

结果出乎侯方域的意外,董策先出,他后出,结果董策出的前两个对子,他没一个能对上来的。当然,他出的那两个,董策也没对上来。

这倒是不出乎董策的意外,毕竟他不是这个时代的文人,而就算是这个时代的尖文人,能不能对的上侯方域出的对子还是两。那些对子纯粹就是玩儿文字游戏,抠字眼儿,咬文嚼字来的。不过他自己对不出来,却也能让侯方域对不出来。毕竟他肚子里面装了许多后来的绝对,随便拿出一个来,就足够侯方域喝一壶的。

这已经是侯方域要喝的第三杯了,董策也喝了两杯。

不过董策酒量很是不错,不千杯不醉,至少这个时代这些低度数的白酒,喝个几斤是没问题的。是以现在侯方域已经是眼神迷离。他却还是神智很清醒,目光清明。

%77%77%77%e%64%75%0%0%e%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