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226、名声(2 / 2)

作品:《长嫂难为

年关之际,齐父启程回京了,他虽然辞去宰相一职许久,但皇帝每年宴请群臣的时候都没有落下他,今年也应当是如此,他必须要回京。方辰自是有些不舍,临行前偷偷在齐父怀里蹭了一会儿,这才作罢,这若是换了**来,恐怕就不想要回京了,齐父到底是齐父,摸摸方辰的头,笑道:“我去了京城,换你先生回来,也不算赔本的买卖。”

“先生能回来过年?”

“我回京了,他自是能脱身的。”

方辰这才高兴了些,一旁的左柳也终于不再挑眉了,亏他还记得自个儿先生是姓左!

……

齐父回京途中与左穆“偶遇”,两人秉烛夜话,互通有无,京城里不太平,朝野中也蠢蠢欲动,皇帝年事已高,底下几个皇子都不大安分,蛮夷入境,方侯爷突然出山,大军开拨,这一切都让原本的平衡被破坏,齐家和方家素来都是皇子们争相拉拢的对象,即便是太子也不例外,齐父不在京城的这半年里,齐府热闹非凡。

对此,齐父毫不在意:“这不过才刚开始而已,还远远未到要紧的时候,现如今,陛下安坐上位,不动声色,无非是想看看自己几个儿子的本事,若是有人闹得太过火,甚至想要冒大不韪,只怕下场不会好过。贤弟身为太子太傅,太子可有曾拉拢与你?”

左穆避而不答:“不如子修兄猜猜看?”

齐父沉思片刻,道:“以我猜测,太子应当不会开这个口,但是太子妃却会。”

“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子修兄!”

齐父笑道:“毕竟我也曾是太子太傅,太子的心性我且略知一二,宅心仁厚,懂得顾全大局,不过太子妃就……”

左穆接过话头:“太子妃乃太后钦定,曾得太后调、教,行事难免有几分张狂。”

岂止是张狂,简直就是目中无人,齐父也是回京之后才得知,那太子妃拉拢左穆不成,竟然想要给左穆之女指婚,怂恿太子不成,便入宫去求见太后,太后居然也动了心,若不是淑妃当时也在场,及时劝阻太后一直脱到皇帝过来,这事儿可真就要闹大了。左穆是谁?他可是连皇帝请他当太傅都敢一口回绝的人,会任由太后给他幺女指婚?还是给太子妃的侄子指婚!这是诚心想让全天下人都耻笑皇家昏庸吗?太后还从未见过皇帝用如此严厉的口吻与自己说话,当即又惊又怒,气得病了好几天,连带着连淑妃的面也是不见了。至于罪魁祸首太子妃,则直接被皇帝下令禁足,直至左穆离开东宫,此等处罚不可为不重,重的让太子妃连找人求饶的胆量都没有了。

此刻左穆并未提及此事,反倒问起了赵家那几个孩子的情形。齐父这会儿也并不知道左穆在京城受了委屈,听到这话,面上的笑容不由多了几分温柔和自豪:“都是很好的,立冬以身护主救了秦将军你应当已经知晓,立秋几个月前去了边城,如今在那边也算小有名气,方怡生的那个大胖小子如今都能爬几步了,至于那两个小的,等你回家亲自去看看便知。”

“子修兄这样吊我胃口,岂不是诚心让我这一路不好过么?”

齐父笑而不语。左穆突然想起什么,问道:“那辰辰和筱筱的亲事你跟他们提过了吗?”

“还不曾提过,贤弟不是说要再等两年的?怎么,贤弟在京中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这一回轮到左穆不开口了。于是,这一夜过后,两人马不停蹄各回各家,且不说左穆如何惊讶方辰和赵立年的变化,那齐父几乎在回家的当天就听说了整件事,心下一惊,难怪左穆突然提及婚事,想来是此事给弄烦了。当即命人备轿,齐父直接去了东宫,在书房里把太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可怜那太子,先前才被皇帝大骂一顿,又被左先生冷落了一个月,如今又要被齐父训斥,说到底,都只因为他的性格不够果断干脆,对太子妃没有好好的管教,任由她将手伸到了朝堂政事,此乃大忌!

齐父曾经当了十年太傅,几乎是看着太子长大,自然有训斥他的资格:“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这个道理难道还要我再教你一次吗?你身为太子,连自己的太子妃都束缚不了,将来如何震慑后宫?如何治理天下?你一片仁爱之心是好事,但你身为太子,光要以德服人乃不可能之事,上位者需恩威并施,让下□妾都对你有敬畏之心,今日你的妻子敢越过你直接去向太后求她给你的老师的女儿指婚,明日她就能越过你干涉朝政,甚至是垂帘听政!”

“仅此一事,你的软肋尽显无疑,你若不好好反省,改过自新,这太子之位不要也罢!”齐父说完,拂袖而去,只留下太子在书房中静静立了一夜。

几日过后,齐父在书房大骂太子一事便悄无声息地传了开去,有人欢喜有人惆怅。

“太子被齐大人训斥可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不正说明了齐大人对他亦是失望之极?三皇子殿下又为何愁眉不展?”

三皇子幽幽叹了口气:“爱之深责之切,我便是想他来骂我,他恐怕也是不愿的。”

后宫里,淑妃听了贴身宫女的汇报之后,轻叹一声:“只愿经此一事,太子真的能改改性子。”——

作者有话要说:ij

勤劳的扇子求奖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