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5节 互不相让(2 / 2)

作品:《奋斗之第三帝国

可惜,机关算尽的斯大林,却忽视了芬兰人民维护自己民族独立与民主自由的决心。这些人甘愿受资本家的奴役,全民皆兵反抗苏军的解放。苏军差点被这个只有3万军队的小国嘣掉大牙。后来苏联惨胜,苏兰被迫割让了十分之一的领土给苏联。没想到苏联灭亡芬兰之心不死,还想把这个小国像蟒蛇一样吞服。

现在,莫洛托夫提出这个问题,把希特勒惹火了。芬兰比巴尔干更能刺痛他敏感的神经,因为芬兰将是未来对苏战争的重要侧翼,对德国来说有着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希特勒在这一问题上没有继续和稀泥,他明确警告莫洛托夫说,他不希望看到在芬兰发生“第二次战争”。

接下来的话题又被希特勒巧妙地引导到他那一番瓜分战后英帝国遗产的高谈阔论上去了,他再次虚伪的表示苏联将在战后的世界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引诱苏联向南进军,通过伊朗前出到波斯湾,从而获得苏联到印度洋的出海口中。

希特勒酸溜溜地对莫洛托夫说:“苏联东临太平洋,西接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如果能找到印度洋出海口,苏联将会在全世界的四大洋上畅通无阻。”

莫洛托夫虽然对这个前景心驰神往,但已经看出他的主要任务——苏联在巴尔干和芬兰的扩张受到希特勒的抵制,因而懊恼加气恼。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任凭希特勒天花乱坠地大吹大擂,他只是噘着嘴一言不发,直到德国元首说得口干舌燥,悻悻地宣布散会。

德苏会谈期间英国飞机空袭得格外勤快。事后丘吉尔对报界说,他因为没被邀请,只得以派出轰炸机的方式参加会谈。这些空袭给莫洛托夫提供了报一箭之仇的机会:一次空袭期间,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又大谈特谈英国完蛋后的唱片。莫洛托夫辛辣地嘲讽道:“英国完了?那么是谁的飞机在柏林上空盘旋?又是谁迫使我们躲避在地下室里?”

14日早晨,莫洛托夫离开了柏林。因为没得到侵占芬兰的许可,他评价这次访问是一次“没有什么可吹嘘的”和“双方都没有取得积极成果”的访问。

由此可以看出,莫洛托夫始终希望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与德国交锋,例如将苏联的临近地区,如芬兰、巴尔干和黑海作为检验德国态度的关键,而德国方面则始终避重就轻,大谈搁置争议,共同向南瓜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始终不对苏联关心的问题给予正面回应。这直接导致了双方的谈判无果而终。

把客人送走后,德**队继续大规模向东部集结,只是做得更加隐匿。11月13日,里宾特洛甫交给了莫洛托夫关于让苏联加入“三国条约”的草案。草案规定,德、意、日三国共同宣布,它们承认并尊重苏联目前的领土范围。四国决不参加或支持以反对四国中任何一国为目的的国家联合。

在附带的秘密议定书中,德国的声明连鬼都不相信:“德国的领土愿望集中于中非”。苏联也应声明,它的领土愿望集中于苏联国土以南通向印度洋的地区。

希特勒了解,苏联对巴尔干和芬兰抱有的强烈野心,这是由苏联历史传统和战略考虑决定的,把苏联的势力限制在印度洋地区,是远远满足不了斯大林的**的。

果然不出所料,苏联没有接受德国的方案。11月26日,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伯爵把苏联的反建议草案送到柏林。草案针锋相对地提出:德**队应立即撤离芬兰;在今后几个月内,苏联与保加利亚缔结互助条约;以长期租借的方式,在接近达达尼尔海峡的范围内建立基地;

苏联在打了德国一个耳光后,又拿一块糖果给他,响应了德国的提议:承认巴统和巴库以南、凡是通往波斯湾的地区为苏联扩张的方向;草案再一次**裸的暴露了苏联的野心,希特勒的反应可想而知。这一草案被德国长期束之高阁,德、意、日、苏结盟问题最终不了了之。

小俩口过日子,讲究的是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一旦双方针尖对锋芒,好日子也到头了。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启^蒙~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