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163:佛意深体会(2 / 2)

作品:《因果局

“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潜伏性烦恼——并没有表现于行动、语言和内心三门的烦恼。即现在没有烦恼,但并不等于已经完全没有烦恼,它们只是以潜伏性的状态存在着。烦恼只要没有被连根拔除,它就以潜伏性的状态存在着,是还没有表现为身语意恶业的潜在性隐患。”

安君宁还不了解叶覃,于是解释完后,盯着他的眼睛:“叶覃,你的烦恼属于哪一种?”

叶覃本来只有潜伏性烦恼,那么他便不会对安君宁有这个问题,但是遇到穆迟意后,他的心灵似乎退转一般,竟然遇到了第二种烦恼,困扰性烦恼。叶覃简洁回答道:“是第二种。”

叶覃的回答里似乎有叹息,似乎有犹豫,安君宁没有介意,作为大长老,他有责任为大家断除这三个层次的烦恼,叶覃也算是他们大家庭中的一份子了,他义不容辞。

安君宁直截了当问道:“是因为小穆吗?”

叶覃一听,不由抬头望向安君宁,他突然觉得自己在安君宁面前,没有了自己的隐私,虽然不全是因为小穆,但一切皆由其而起,也能这么说,于是叶覃点了点头。

他这一点头,安君宁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误解了叶覃。

然而叶覃和安君宁两人却都不自知,继续接着这个话题谈话着。

“一般理论上,贪嗔痴三念由戒定慧三学来断除,即修行,修戒、完善道德品行;修定、致力于内心平静;修慧、培育智慧。通过持戒去除违犯性烦恼;通过修定去除困扰性烦恼;通过修慧去除潜伏性烦恼。”

“你遇到的是困扰性烦恼,想要去除困扰性烦恼,就应该修定。定是内心处于平静、安宁、专一的状态,培育定的方法叫做‘止’,即止息烦恼、致力于内心平静。专注于一个特定的目标,就能够逐渐平静下来。在进入禅定的时间内,内心不会出现任何的烦恼,甚至连杂念都不会生起。”

安君宁明明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解释了一下佛修间众所周知的常识,只是这么稍稍一提点,叶覃便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是的,他的内心最近做不到“止”。曾经自己心如止水,却在遇到穆迟意后一切都被颠覆了,看来,要慢慢恢复到没有见到穆迟意之前,那么才能做回原来的自己,做到戒定慧三念。

就在叶覃自以为得到真谛之时,安君宁的话却又像是一石惊起千层浪:“一切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也许,穆迟意就是你的劫数,你躲避不了,唯有面对。”

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叶覃再也不能确定自己的想法,面对穆迟意?

满意地看着叶覃一脸纠结的模样,安君宁没有再继续提点,他能够做到的只有那么多了,穆迟意这个劫数,不管他能不能度过,他都会嘱咐他。

如果没有度过,穆迟意和他,应该会幸福,如果度过了,也许叶覃能够走得更远,更远……

这两者,都是一件好事。而他没有资格去引导他走向哪一面,一切都该由叶覃自己选择。

叶覃似乎也走出了这个问题,他需要时间消化这个问题,但现在,他还有另外的问题需要提问:“在来极乐世界的路上,见到了一个修士团体不分青红皂白地杀了不少修士,虽说杀生过多伤天和,一般修士不会这么做。但是哪个团体根本不在意这一点的修士,越发为所欲为,对于这类人又该怎么处理?就如你所知,一切诸法,无体无实,非有非真,虚妄颠倒,空如幻化,是故于中无人得罪,无罪可得,谁为杀者而得受殃?”

安君宁听完不由坦然一笑:“你可知曾经佛修盛行一时之际,有执法剑门一说?”

“不知,此话怎讲?”

“十方如恒沙等诸佛世界,六种振动。时,彼十方诸佛世界,一切诸佛现前说法。当时的执法剑门,可是所有佛修所仰望之处。”

“那他们执法的依据呢?”叶覃不由问道,万事万物皆有法,可是这所谓的法,又在何处呢?

安君宁笑笑:“诸法如幻化,斯由分别起,是中无所有,一切法皆空。颠倒虚妄想,愚痴取我心,计念我昔愆,所作业中甚。为大逆,杀父母良田,杀罗汉比丘,是为极重恶。以彼恶业故,我当受大苦,没疑网众生,闻法悔或除。”

“大名拔我毒,破散我疑心,我已觉法界,众恶无所有。诸佛巧方便,善知我等意,方便度众生,为解诸疑缚。何处有诸佛,法僧亦复然?父母本自无,阿罗汉空寂。是处无有杀,云何有业果?如幻无所生,诸法性如是。”

“文殊大智人,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驰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

原来,当初真的有法可依,只是这法中所例诸项,不知万千修士中,有几人做到。当叶覃听到文殊菩萨的所描述诸项后,心中不由一颤,褐色的双瞳渐渐变得深幽,连很少注意他人外貌的安君宁都见到了他的双瞳,双瞳重华,圣人之质,大智之相,相传文殊菩萨便有重华双瞳。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