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十五章(2 / 2)

作品:《清明上河图

此人亦是西军将领一脉,其余刘延庆是西军大将,靖康变时,其父战死在开封城内,博得一个忠义之名。康王即位为帝后,刘光世引数千西军精锐前去大元帅府投靠,成为赵构最早的军事力量之一。

刘氏也是西军大将世家,只是声威德性,都远远不如种家将和折家将。刘光世因着家世,早早就成为宋军的高级武官。

只是刘氏父子名声虽著,能力却是极差。在宋兵与女真约定,一起进攻辽朝南京的战役中,数十万西军在童贯的率领下,威风凛凛,直入燕云,却因为刘光世畏敌惧战,约其不至,导致全军大溃,横尸绵延数十里,为女真人所轻,导致后来的靖康惨变。

此人外战外行,内战却是内行,燕云战后遭到降职的处分,没过多久,又因为他率部剿灭了几股强大的北方农民起义军,又被复职。此后历任承宣使,观察使,在赵构手中,更得重用,甚至在建炎三年完颜宗翰进攻扬州一役,刘部全军不战而溃,成为扬州失守的罪魁祸首,赵构对他不但不加罪,反而进封其为奉国军节度使,成为中兴四将中最早持节的大将,他在赵构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此人能力如此,德性亦差。其部收容了大股的叛军、起义军的投降部队、土匪,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军纪差,战力差,只是人数众多,使得朝廷不敢轻视。

由其如此,在朝中的文官大臣眼中,此人不堪使用,屡屡有人攻击,请求赵构不要让此人为将。

张浚曾经向赵构直言:“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将,请罢之。”

这样的意见,在朝中屡被人提起,而赵构一慨置之不理。

如此一来,他对刘光世的倚重信赖,也换得对方的忠心报效。若说韩世忠等人拥立赵构还是为了大局安稳,也是因为赵桓并没有特别强硬的措施所致,刘光世则是完全忠于赵构,甚至为了保全赵构帝位,不惜以自己属下五万左护军与陕甘西军一战。

待苗刘兵变的消息传来,刘光世并没有半分犹豫。一面急派使者,知会韩世忠等镇边大将,一边连发将令,集结大军,等叶宗谔赶到镇江时,他的军队已经在短短两天内集结完毕,齐集在建康城下。

他的使者虽然并没有言明一切,不过已经将刘光世的态度说明,是以韩世忠心中也是明白,此人不管别部兵马如何,也必定会仗着他麾下兵马最多,悍然用兵。

却也果然不出他所料,虽然春寒不宜动兵,军队集结仓促,刘光世的性格也并非武勇,他麾下的左护军的前锋部队却已经在叶宗谔到达的同时,开始向着南方开拔。

鼓旗不扬,士气不显,大队穿着简陋战甲,手持枪矛,一脸茫然与疲惫的士兵,在江南春天午间泥泞的道路上,艰难行走。

刘部所统,号称御营左护军,听起来冠冕堂皇,其实成份复杂,完全不能和韩世忠所部相比,甚至连镇守苏州的御营中军统制杨沂中所部,也相差甚远。

这些士兵,成份复杂,训练不精,粮饷不继。因为上司惧战,整个部队的士气也很低迷,他们驻守在天长军时,女真兵还离的老远,五万多人的军队就溃不成军,不敢接战。

虽然刘光世在重新整军时,试图加强军法,整束部队,但是因为自己个人的能力不足,威望也很不够,收效甚微。

看着一队队士兵没精打采的走过,刘光世却并不担心,而是骑在得至西夏横山的白色精骑上,悠然自得,挥动手中的马鞭,控制着身下的战马,以优美的小跳骑姿,慢慢行进。

此时天已近午,天气仍很寒冷,他属下的士兵衣着单薄,装甲不精,一个个冻的满脸乌青,双手红肿。他自己却是在甲胄内穿着厚厚的棉袍,怀中还放着上等的好酒,时不时取出来饮上几口,以驱寒气。在他身边护卫的中军将士,还是他从陕西带出来的西军精锐,虽然人数不过两三千人,却是他部下中最善敢敢战的精锐,最得他的倚重,因此在衣甲和武器上,也最为精良。

虽然他对部队的士气和战力,并不担心,只是看着一个个垂头丧气,行动速度很慢的士兵,却也忍不住发急。

他连声发令,命令自己的亲兵,去知会各部将领,一定要督促士兵,加快行军的速度。因为着急,他保养极好的脸孔上,也露出焦急和愤怒的神色。

他的亲兵,很少见到大帅如此的神情举止,一个个不敢怠慢,立刻分头掉马,前往各部传令。

过不多时,蜿蜒十几里长的队伍如同一条急速游走的大蛇,行进的速度立刻变的快捷起来。

刘光世侧耳倾听,只觉得原本绵软无力的沙沙脚步声,渐渐转变成啪啪的巨响,显然是所有的士兵都得了命令,都在加快脚步。

他极为满意的点一点头,掏出怀中的酒壶,轻轻啜饮一口,只觉得一股热气,自吼间直涌而下,令他极为舒畅。

正自得意间,却只见身后有小股的骑兵疾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