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十三章 综合实力(2 / 2)

作品:《逆流伐清

……………

“加强绿营的装备,开始配发鸟枪和小型火炮;调禁旅八旗三千,蒙古八旗三千,增援山东。”朱永兴将情报看完,沉思了一下,开口问道:“第二批参战部队一定要在半个月后出发,这样才能确保山东战局的主动。”

“启奏陛下,部队出发的时间还能够提前,但物资的调集运输恐怕有些困难。”吴三桂谨慎地说道:“若是在山东招募新兵,会减少我军后勤上的压力。”

“招募新兵倒是可以,但要具备相当的战斗力,恐怕要一个月之后。”朱永兴盘算了一下,说道:“朕已经让吏部挑选精干官员前往山东,组织百姓尽快恢复生产。只要是能吃的,不管是种菜、种粮,都能缓解物资上的供应。另外,朕准备从民间再借钱粮,以支撑到作物收获。”

满清可以抢掠,明朝自朱永兴开始,便一直实行有偿的借贷,并以此建立起政府的信用,然后再以信用继续借贷。一个是只顾眼前,另一个是立足长远,高下立分。

“启奏陛下,是否欲颁民爵以示嘉励?”郭之奇显然对这个政策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这项举措颇有卖官鬻爵的嫌疑。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果有特殊贡献,且品行端正、尊纪守法,朕觉得亦不为过。”

“陛下所言甚是。”礼部尚书陈绍愉赞同道:“民爵只是虚衔,只为彰显其忠君爱国之行,微臣认为可行。”

“虽是可行,也要慎重,不可泛滥。此事便由礼部、监察部、吏部共同商议,拟定章程!”朱永兴此言一出,算是定下了基调,而民爵作为将来与士绅抗衡的一个群体,终于开始建立起来。

对于朝会,朱永兴其实是不大重视的。什么有本早奏,无本退朝。谁又不是神仙,重大的政策举措哪能听完便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但这是一个传统,朱永兴无力打破,只能做些改动,或者在复杂的事情上暂时不做决定。

说到底,朱永兴并不想“金口玉言”,而是持着谨慎的态度,尽量三思而后行,与总理处和各部商议后再发布政令。

“魏君重有奏折,希望增派骑兵部队。”朱永兴有些为难地皱起眉头,“即便是龙骑兵,这消耗也比步兵要多上数倍,恐怕难以供应,起码在短期内是力有未逮。”

骑兵的消耗确实惊人,如果是战马,差不多是步兵的五六倍;龙骑兵骑的是驽马,消耗要少一些,但在目前来看,依然是有困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