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三百一十九章南下之路(三十四)(2 / 2)

作品:《黄沙百战穿金甲

在另一出历史大戏之中,刘熙古是赵匡胤霸府幕僚集团的重要成员,他于显德六年投奔赵匡胤,第二年就发生了陈桥兵变,刘熙古被新朝任命为左谏议大夫,以后先后掌管过凤翔、秦州和成都,后又任参政知事,七十岁告老还乡,得以善终。刘熙古是霸府幕僚集团少见的文武全才,又是唯一地学者,史学、音韵学、阴阳学皆精通,著有《历代经要》50卷,《切韵拾玉》数卷。

侯大勇虽然完全不知道刘熙古在大宋朝的风流,可是飞鹰堂已经给了刘熙古一席之地,经过一席话,他已下定决心收服此人。

侯大勇两世为人,对人性知之甚深,如果刘熙古是真正的心灰意冷,也就没有刚才一席话,就继续追问道:“如今列强环恃于四境,天下并未一统,国家正是用人之机,义淳先生高才,何必轻谈退隐山林。”侯大勇见刘熙古仍在啃烤肉,再道:“刚才说起节镇尾大不掉之事,先生可有良策。”

刘熙古慢条斯理地吃了一大块烤肉,这才拍拍手,道:“节镇之事由来已久,若想根治,必得考虑周全方可下手。”

又道:“如今各节镇皆辖数州,其驻地以外的州郡皆为支州,支州均没有设防御使、团练使等职,而归节度使节制,若要削夺节镇之权,可以逐步收回这些支州,由朝廷直接派员管辖,从而断节镇根须,弱小其势力。”

“义淳先生此言深得吾心。”侯大勇已经将收回支州一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只是还处于保密阶段,刘熙古以在野身份,能有如此见识,也真是以得。

“义淳先生学识渊博,久负盛名,所做《历代纪要》已有十来卷了吧,依先生名望,完全能进翰林院,窦御史是翰林院掌院学士,想来也听闻过义淳先生大名,我与之相熟,若义淳先生不嫌弃,就进翰林院吧。”

翰林一称本义,是指文翰荟萃之所在,在大周朝,翰林院主要任务是充当皇帝的政治军事秘书和文翰侍从,翰林官不大,却是皇帝近臣,发展地空间极大,是士子们最为向往之地,这就如现代社会的秘书,品级虽然不高,却有着极强有活动能力,从领导身边放出去以后,升职极为顺畅,被人称为秘书现象。

刘熙古此时听到周勇说起翰林院时口气太大,反而有些狐疑,摸不清周通的来头,嘴上谦虚地道:“在下才识甚浅,如何进得了翰林,周兄说笑了。”

这时,又有几人走进了明月酒楼,个个身材魁梧,腰身笔直。其中一人已经看见了坐在侯大勇旁边的刘熙古,大声地道:“刘先生,你也在这里。”

店小二看见这几个人,便点头哈腰地迎了上去,道:“楼上有雅间给曹将军留着,菜也备好了。”

来人是柴荣地侍从官曹彬,他跟随柴荣多年,极得柴荣信任,柴荣驾崩之后,侯大勇掉换了宫中侍卫,以崔正代替了曹彬,曹彬则被调至郑州任防御史。

曹彬快步上前,道:“怎么在这外间喝酒,走,跟我上楼去。”看见侯大勇和刘熙古坐一桌,道:“刘先生的朋友也是曹某的朋友,大家一起上楼。”

曹彬向来和赵匡胤交好,两人常在一起饮酒,故而刘熙古与曹彬相熟,此时,刘熙古并不愿意周勇和曹彬相见,正想婉拒,谁知周勇欣欣然站起身来,道:既然曹将军盛情,周某恭敬不如从命。”

一行人就上到楼去。

落座之后,刘熙古道:“周贤弟虽然是初识,可是我们一见如故,西北汉子豪爽过人,酒逢知已千杯少,哈,哈。”刘熙古此话是提醒曹彬,他和周勇是初识,让他说话有所顾忌。

侯大勇主动提起酒壶,倒了数碗,道:“久闻曹将军威名,在下一定要敬上三杯。”

三碗酒下肚,曹彬脸上起了些红润,他注意到了师高月明的蓝色眼睛,他联想到刘熙古落座之语,心中起了疑心,问道:“周郎虎行狼步,是行伍出身?”

侯大勇也不掩饰,打了一个哈哈,道:“在下瓜州人士,去年投奔的黑雕军,这位是在兄弟,也来自瓜州。”

曹彬倒是神色如常,他身边的几位随从却齐齐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