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百零五章庙堂之高(三十五)(1 / 2)

作品:《黄沙百战穿金甲

笔趣阁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黄沙百战穿金甲最新章节!

第二百零五章庙堂之高(三十五)

广政殿层高极高,正殿当中有六根巨大的圆木柱头,凭侯大勇目测,这些圆木柱头至少在七、八米以上,由于层高很高,就使得大殿顶部有些阴暗,大殿两侧还垂吊着一些布幔,布幔上有一些怪异图像,使大殿凭空增添了些许神秘和威严。

侯大勇的提议涉及禁军体制的重大变革,柴荣一时下不了决心,禁军一分为十,对柴荣很有些吸引力,可是柴荣没有急于下结论。

面对柴荣咄咄逼人的目光,侯大勇没有退缩,胸有成竹地道:“若遇到战事,则可以挑选德高望重的将领统领禁军出征,这在前朝也有例可循。”

设行营出征是唐朝的一项重要用兵制度,贞观以后,内地都督府大多撤并,每遇战事发生,就由朝廷另行调发府兵、兵募,派遣大将统率出征或备御,这些大将称为行军总管,规模较大的战役,又设置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统领诸总管,而唐朝在经营中亚的时候,更是经常抽调胡兵蕃将组成临时的大军。侯大勇知道柴荣和王朴对这项制度都很熟悉,也就没有过多解释。

柴荣是平民皇帝,同时也是一位马上皇帝,柴荣称帝前,曾长时间在军中任职,在后汉时期,曾任过左监门卫将军、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广顺元年(951),大周立国后,又出任镇宁节度使,广顺三年,擢开封尹,封晋王。显德元年(954)正月,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总管内外兵马事。称帝后,柴荣又先后四次御驾亲征,打败了北汉和南唐。奠定的大周中兴之局。

柴荣多年征战,战争经验极为丰富,当侯大勇提出把禁军一分为十的新方案以后,他立刻发现了此方案的问题,针锋相对地道:“行营是以府兵为基础,府兵不复存在之后,行营制度也就失去了实用性,现在禁军这样的体制。若临时选将出征,则必然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将帅若不对自己的部队了解指掌,如何能做到知已知彼,又如何能让各位禁军将领心服?”

柴荣这个问题看似寻常,却非常尖锐。侯大勇所知道的历史中,宋朝用兵有一个极大地弊端就是实行“更戍法”,实行“更戍法”法以后,经常变换禁军的戍守地区,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而且大将出征之时,深宫中的陛下还要授予阵图,强令前线将领按照阵图排兵布阵。这两种做法。实是赵氏兄弟吸取了前朝经验,对手握重兵将领进行限制的结果,只不过赵氏兄弟娇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做法,致使宋朝富甲天下、兵器犀利,却成为武力极弱、从来没有解决边患的一个王朝。

侯大勇对于柴荣的心态摸得很准:柴荣现在进入了两难选择,要想军队打胜仗。则必然要给军事将领极大的自主权,但是,军事将领权力增加以后,又会对皇权造成极大的威胁。

侯大勇假意为难了一会,又道:“十支禁军可轮流到京城守卫,没有守卫任务地禁军则集中在城外军营,由陛下亲点大将轮流到营地主持训练,这样一来。即能避免统兵大将尾大不掉。又能让统兵大将们了解军队的基本情况。”一直以来,侯大勇对于解决禁军问题做过很多思考。这是一套适合柴荣心理状态的方案,也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案。

侯大勇这个建议有一定的可行性,柴荣有些心动,他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王朴,询问道:“王郎觉得此议如何?”

王朴一直在静听着陛下和侯大勇的议论,他的想法是把禁军一分为四,却没有想到侯大勇地提议更加彻底,王朴同样没有明确表态,只是缓缓地道:“侯郎练兵着实有一套,当日在郑州之时,创立了嵩山书院,让黑雕军的中下层军官都到书院接受了培训,黑雕军几年来迅速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强军,稳定了大周朝的西部边境,嵩山书院的功劳不小,侯相训练禁军地主意恐怕也来源于此。”

三人又议论一会,柴荣最后也没有对侯大勇的提议下定论,当侯大勇、王朴准备离开的时候,柴荣不经意地对侯大勇道:“侯郎是第一次到广政殿来议事,出了广政殿,就要把在殿里发生的事情统统忘掉。”

侯大勇心中一喜,柴荣此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要绝对保守秘密,凡是第一次到侯大勇书房议事地下属,侯大勇也会叮咛相同的话;二是意味着侯大勇已经真正得到了柴荣的信任,成为能够进入广政殿单独议事的心腹。

一名太监总管恭敬地在前面为侯大勇和王朴带路,接连走过两个大殿,再往前就是福元殿,福元殿东面就是贵妃的福齐宫和德妃的福全宫。侯大勇眼尖,看到几名太监和宫女匆匆向东而去,里面还有两名穿着道袍的男子,这几人一闪而过,很快就消失在青灰色的围墙里,其中一名道袍男子身形瘦高,如竹竿一样,在人群中特别显眼,侯大勇一瞥之下,这个瘦高身影也印在了脑海之中。

柴荣素喜黄老之术,他对于道法高明地陈抟青眯有加。显德三年,陈抟从华州来到宫中,在宫中住了将近一个月,每日柴荣都要抽时间和陈抟讨论道家之事,柴荣慕其才,想任命陈抟为谏议大夫,陈抟不愿受到约束,婉拒了柴荣的任命。显德五年,朱宪被任命为成州刺史,就在赴任之时,柴荣让朱宪专门给陈抟带去帛五十匹、茶三十斤。

这两件事情,在大梁权贵家已是人人皆知的秘密,侯大勇回到大梁之后,很快也就听说了此事,因此,在皇宫中见到道士,侯大勇也就并不觉得奇怪。只是这几人面色凝重、行色匆匆,和宫中或优雅或小心翼翼的走路姿势不太一样,侯大勇不禁多看了两眼。

王朴常年在油灯下看奏折,眼睛一向不太好,按后世的说法,就是王朴是个近视眼,此时,他和往常一样。心事重重一本正经地走路,根本没有注意到匆匆进宫的两位道士。

佛、道两家,在大梁城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间或还有佛、道之争,也算是各领风骚十几年。

柴荣即位后,曾经下过毁佛令,禁止私自剃度出家,命令一些假和尚还俗。废除了三万多所寺庙,还毁掉了铜佛像来铸钱币,用来促进商业发展,在显德四年,柴荣又根据老百姓的现实需要。在各大城市恢复了一些寺庙,大梁城内天静寺等四座寺庙也就是在显德寺年得以修复。从大周全境来说,寺庙多于道观,但是由于柴荣更喜欢道家。因此大梁城内权贵更推崇道家,而百姓则多信佛教,大梁城内佛、道两家都颇为兴盛。

侯大勇和符英原本一同到宫中参加符家六妹的册封礼,随后,柴英到了妹妹地福齐宫,而侯大勇则跟着柴荣到了广政殿,侯大勇回到府中之后,才知道符英仍旧在皇宫之中。

侯大勇在书房回味了一会在广政殿地谈话。再取过“郑和号”信鸽从灵州带回来的几封密信,翻来覆去地研究了一会,随后又在院中看着林中虎和罗青松两人练习了一会拳棒。

符英仍旧没有从宫中回来。

侯大勇平常很少在府中闲逛,今日久等符英不回,心里又总是莫名其妙地想着在宫中行走匆匆地两个道士,就信步走出主院。大梁侯府占地颇宽,有好几个独立的院落,其间用青石砌成的小道连结起来。曲径通幽。颇有江南园林的风韵。主院围墙右侧是一条清扫得十分干净的青石小道,小道两旁种了许多花草。虽是冬天却仍然有许多绿色。侯大勇出了主院,就沿着一条弯曲地小道,一个人随意地散步。

自从柴荣得胜回朝以后,侯大勇渡过了一段无所事事的宰相日子,开始主持北伐诸事,这是一个涉及全局的战略性任务,进入角色后就如上了一架狂奔的战车,很难刹得住脚,今日因为柴荣册封贵妃,侯大勇诸项杂事都安排在明天处理,所以回到府中居然偷得浮生半日闲,侯大勇就如后世写了《漫步沉思录》的法国名人卢梭一样,在小道上或走或停,任思绪如脱缰的野马,在天空中任意逍遥。

侯大勇意外地发现了小道两旁居然种了许多珠珠草,这些珠珠草的适应能力极高,逐渐在侵吞着一些杂草的地盘,黄黄地叶子随风摇晃,格外显眼。侯大勇摘下一珠叶子,放在嘴里嚼烂,珠珠草特有的又苦又涩的味道,让侯大勇禁不住想起了同心城外、清水河畔那金戈铁马、纵横疆场的日子。

“也不知师高月明和小清过得好不好。”想起师高月明天蓝色的眼睛、挺直地鼻梁、细长挺拔的长脚和成s型的柔软腰肢,侯大勇突然特别地想抱她在怀里。

小道要经过亲卫们居住的院子。

侯大勇从黑雕军亲卫队中精选了一百名亲卫,留在大梁侯府作为相府地护卫,这也是大周朝重臣的惯例。

一百名亲卫们分住在前、后两个院落,进府门后不远处的东侧院,里面住了五十名亲卫,这五十名亲卫主要负责前院的巡逻和守卫,亲卫队副指挥使江小六住在前院指挥这一队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