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十二章 招贤纳士(2 / 2)

作品:《黄沙百战穿金甲

一个是初级班,主要面向十七八岁的农家子弟和郑州军军士,教他们识字,进行军事训练,学制一年,学成后充实到部队中去,担任低级军官。另一个是高级班,从郑州军队里选一些有前途的低级军官,进行高级训练,提高其文化、眼界和军事素质,低级军官必须到书院学习后,才能升职,要把这作为郑州军的一条硬性标准。至于基础教育,目前只能依托以前的模式,书院暂时还无法兼顾。

侯大勇亲自拟出了招贤榜:郑州新办嵩山书院,招贤纳士,凡懂天文、地理、历史、军事、武艺及各种能工匠,均可到郑州衙门来面谈,凡进入嵩山书院者,管吃住,每月钱五十贯。

侯大勇的招贤榜,让梁守恒等人目瞪口呆,这是招的什么人啊。

招贤榜早已在各地张贴开来,冲着优厚待遇,不断有人揭榜而来。侯大勇在衙门里的一间侧房内,亲自考察了揭榜的九人,结果大失所望。九人全是腐儒,鹦鹉学舌一样照搬圣人之言,对社会历史、政治形势、军事策略、天气地理等等一无所知。侯大勇选了一名稍稍年轻的,作为初级班识字教师。

招贤纳士如此之难,让侯大勇伤透了脑筋。招贤榜贴出第五天时,侯大勇又打发走了十七人。正在失望之际,军士带进一名揭榜之人。

揭榜之人似是南方人,个子不高,约一米七三左右,衣着朴素,肤色微黑,脸颊虽瘦,却神采奕奕。进入侧房后,向侯大勇作了一揖。

侯大勇道:“先生请坐,上茶。”待来人坐下,又道:“看先生相貌,应是南方人吧。”

揭榜之人答道:“我姓杨名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

侯大勇问道:“先生从南方而来,游历甚远,一定见多识广。先生从那一条线路过来?”

“我从建州出发,先到了杭州,然后从杭州出海,到了青州,最近才到郑州。我见到招贤榜,着实奇怪,嵩山书院不教四书五经,不请儒学之师,却请旁门左道之士,有违常理,不知能否招到学生。”

侯大勇听到杨徽之选择的路线和商队的路线一致,心赞其眼光不错,又问:“既然如此,先生为何而来。”

“我自幼刻苦为学,最喜行万里路,虽不能说见多识广,可对儒学、天文、地理也略知一二。”

“先生好大的口气!”

杨徽之见侯大勇身高体壮,说话谈吐间,虽然平和,但眉目间却带杀伐之气,想必是一名经过战阵的军官。他家世尚武,自幼苦学武艺,成年之后未遇敌手。他这次到大周来,是想到大周参加科举,但到了郑州后,盘缠用尽,见到招贤榜上待遇优厚,有心在侯大勇面前显露一两手,以折服侯大勇,谋得这个职位,以解燃眉之急,于是道:“你是军官吗,如是军官,我愿讨教讨教。”

侯大勇对揭榜之人已颇有好感,见他突然挑战,想必有点真才实学,道“刀枪无眼,我不愿伤到先生,比比拳脚如何?”

“可以。”

两人来到后院,听说揭榜之人要与防御使比武,杜刚等长期跟随侯大勇的亲卫来了兴致,簇拥着两人来到了衙门后面的小院子里,众亲卫无事之时,常到此处练习。杜刚知道侯大勇近来武艺突飞猛进,吴二郎如此历害,竟被杀得无还手之力。

两人摆开架式,侯大勇首先进攻,一个直拳猛击杨徽之面部。杨徽之见侯大勇出拳干净利落,没有一点花哨的动作,往旁闪开,对准侯大勇脚踝踢去。

侯大勇甚是喜欢此人,有心收服他,几次想抓住他,然后用跤法把他摔倒,而杨徽之身法灵活,没让侯大勇得逞。两人来来往往交手五六回合,侯大勇拳脚迅猛,杨徽之出招刁钻,一时之间,竟势均力敌。

突然,侯大勇卖了一个破绽,把胸口露了出来,杨徽之一拳击向侯大勇胸口,而侯大勇微退,卸掉拳力,趁杨徽之拳头力气用尽之时,抓住了杨徽之的手腕,猛地发力,把杨徽之摔在地上。

(第十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