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154章 出阁(2 / 2)

作品:《唐朝好地主

李世民冷哼一声,皇家的事情他插什么手。

不过心里不满归不满,最后他还是仔细的看完了,而且看了三遍。

次日朝会,李世民把李超的奏折让百官传阅,同时宣布太子将负责主持西运河修建一事。

两件事情放一起,百官们也明白这个提前冠礼是在为太子出来做事准备的了,只是好多人不太明白的是,太子才十一岁啊,真要让他主持西运河这么大一个工程?

而且,堂堂太子,负责挖运河?怎么都让人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

“臣认为可为太子行冠礼!”中书令房玄龄出奏,支持李超的提议。他对太子是向来支持的,太子打小聪明且早慧,此前还短暂监国过,虽然说汉京之乱时表现不够完美,还显稚嫩,但已经极为难得,远超同龄人。

现在太子想早点出来历练历练,做点实事,练练手,他当然支持。西运河工程虽大,但也远不如东运河,太子挂个帅,下面有具体的人负责,肯定没问题的。

不过也有许多大臣,目光却是盯在了李超奏折上关于皇子出阁就藩的制度上。让皇子们六岁开始读书,这倒很正常,本来就是如此,但到十二岁就出阁建府,这就不一般了。

十二岁的皇子,跟现在的太子差不多,正是在正要懂事的年纪。留在宫里,确实会对太子有些影响的,毕竟太子都早已经入主东宫了,若让皇子一直呆在宫里,特别是如嫡皇子李泰李晋这样的皇子呆在宫里,常伴皇帝皇后身边,皇帝皇后难免不会特别宠爱他们,万一到时李泰他们侍宠要夺嫡怎么办?

不得不防啊。

太子承乾是嫡长子,太子又册立的早,到现在都快五年了。朝中上下,自然是支持太子的,太子名正言顺,他的太子之位不动摇,朝局也不会动荡。

大家都喜欢稳定,有几个人真正喜欢动不动就来个玄武门来个汉京之乱啊,那可是得被迫站队的,站错了就得掉脑袋,甚至身死族灭。

在唐以前,皇子幼时养于宫中,成人后从宫中迁出居住,称为出阁。一般,都是在十六岁前就要出阁,李超直接弄个了十二岁出阁,更早,也对太子的威胁更小。

皇子出阁需要皇帝正式颁布诏令,举行仪式,可阁后就相当于外朝臣子,可参加朝会。但不得皇帝召见,是不得再擅自入宫的。

因此,皇子一旦出阁,就与宫相相隔,与群臣同列。

出阁,赐府第,开府置宫,拥有自己的依仗、护卫。

如长孙无忌这样老辣的人,就一眼看出李超的这封奏章,表面上是以提前为太子行冠礼为主,但实际上真正的用意却还是的面的这个皇子出阁之国制度。

承乾是他外甥,李泰李治也是他亲外甥,李恪那些就算不上他外甥了。但就算同是亲外甥,承乾李泰李治三兄弟,在他的眼里也是地位不同的。

长孙无忌当然是全力支持太子的,他没有理由却支持另外两个外甥。

李超的这道奏章,保证的是太子的利益,与长孙无忌和长孙家的利益其实是一致的。

“陛下,臣完全赞成太师的这封奏折,太子需要提前加冠礼,皇太子出阁之国也应当定下一套制度。”

宰辅们打头阵支持,其它大臣也没理由反对啊。虽然提出这道奏章的人是李超,一个让大家心里羡慕妒忌恨的家伙,但朝堂上,还是一致赞同。

行冠礼之前,加冠的皇太子需要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宫观,行冠礼之时,从臣诣奏告天地、祖宗。

因此,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事情,必须得先由太史局选好吉日,太常寺参考旧礼,官吏置办冠礼需要的相关仪物,最后在贞观殿举行太子加冠礼。

这仅比册封太子、太子大婚的礼仪稍小点,冠礼当天,文武百官还要按上朝的次序站立,观礼。

一般情况下,太常卿掌冠,以三师三公赞冠。

然后皇子依古礼,三进:一进折上巾,再加七梁冠,三加九旒冕。加冠后还要宣读皇帝诏书,诏书里皇帝要赐予表字。

皇太子的冠礼会非常隆重,既然已经决定提前为皇太子加冠,那么这些事情就得开始动作起来。

选吉日,做好各种准备。

太史局、太常寺等都会很忙碌,此外礼部也一样要协助。

连皇帝,也得先为太子想好一个表字。

李超官居一品,位为太师,因此赞冠的任务就交给了李超。

掌冠、赞冠各一人,太常卿掌冠,负责端帽子,李超负责赞冠。

赞冠,就是在冠礼上为之赞唱司仪。

太史局,掌天文地动、风云气色、律历卜筮。后来也称为司天台、天文院、钦天监等名。总之,在大唐,只有太史局才可以观看天象,推算占卜这些,其它私人搞这些,就是违法。

太史令回来后,把任务交待下去,马上选一个黄道吉日。

“李丞,三天之日把吉日选好。”太史令对手下的年轻官员太史丞李淳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