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九十七章 致命交涉(2 / 2)

作品:《太平天梦

妨碍上海和谐的几个人都已不在,我稳定上海的计划就进入了第二步控制上海的海关衙门,但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确切地说是相当不容易,因为上海海关衙门一直掌控在外国人的手里。

事实证明我确实没有能力控制它,英法的大炮就架在旁边,我只能暂时成为清朝的代替者继续收取微薄的关税,不过好歹有了新的收入也算是对我费劲心思打下上海的补偿。

为了发挥上海贸易桥头堡的作用,我立即组建了上海贸易中心和轮船招商局,建立起安庆到上海的快捷贸易通道,极大地增加了我的属地的经济实力,也为我组建现代工业购置先进武器提供了便捷通道。

“进攻”上海海关衙门的斗争开始了,与我进行关税谈判的是上海海关副税务司罗伯特?赫德,我派出的谈判代表是蒙时雍,我给蒙时雍的要求就是最次也要守住等同清朝的底线,绝不能再给洋人更多的权力。

这次交涉注定不会顺利,上海海关衙门的代表赫德借口要见我本人,迟迟不肯亮出底牌,谈判陷入了僵局;我知道其实维持原有关税和增加贸易交流的提案外国人并非不能接受,只是现在打进北京的英法联军正在和清王朝谈判,所以在沪的外国势力多保持观望,他们是希望从清廷那里捞到更多利益,然后向我索取同样的。

我知道这次谈判拖得越久对我越不利,所以在谈判的第三天也就是赫德提出要见我本人的第二天,我亲自出现在了上海海关衙门门口,这次我不是自己来的,大队“华兴军”随之而来,英法驻军势力单薄且没想到会这样,很快周围的街市就都被“华兴军”控制住了。一个个外国人都胆战心惊害怕生变,怕这场谈判成为一场“致命交涉”。

我大步走进上海海关衙门,赫德见此架势也是惊得浑身颤抖不知该说些什么。

“这生意和清妖能做,和我天朝就做不了?”我厉声问道。一旁的周国贤手握长枪十分潇洒,此刻赫德和一干洋人都吓得不敢说话了。

对我和我的军队不甚了解的赫德妥协了,很快条约便签好了,海关依旧由赫德他们掌管,但要与太平天国的合作,而太平天国政府将保证在属地内洋商的安全。

第三步就是要控制上海的舆论,我要在上海创办自己的报刊做喉舌,同时还要打击那些对我或太平天国有成见并进行不利宣传的敌对报刊;我的目标锁定为上海租界内出版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

《北华捷报》,全名《北方中国新闻快报》,于1850年由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创办,前期主要是刊登一些港口的航运和商业信息,后来逐步发展成了较为成熟的新闻时评报刊,在上海的中外势力范围内很有影响力。1856年奚安门去世后,《北华捷报》由另一个英国人查尔斯?斯宾塞?康普顿接手主编,《北华捷报》大量刊登了太平军与清军交战的最新战况以及太平天国的讯息,虽然不乏一些精彩而客观的报道,但它始终站在太平天国的对立面。

所以我要控制上海的舆论,增加我在上海的威望,就要在这里扶植我自己的喉舌同时打击敌对宣传工具。我从刘继盛那要到了几份近期的《北华捷报》,并派人翻译成中文开始阅读。针对我率军进占上海这件事,《北华捷报》如是写道:

“尽管太平叛军对上海县城实现了占领并赶走了清王朝的势力,但我们并不看好他们,我们认为他们依旧难以经营好这座庞大的城市,因为这帮叛军除了打砸抢烧外似乎并不在乎其他东西。”

“我们欣慰地发现叛军并没有对上海进行破坏,他们的到来十分有秩序,据了解可能是他们的首领新任首相兼议会议长城王冯瑞城不愿意得罪我们的领事馆和租界,但没人知道他们能保持多久。”

“太平叛军居然要规范贸易,建立贸易中心并试图控制海关衙门,他们在稳定全城之后开始效仿文明国家进行贸易交流;截至目前他们仍在努力和海关的领事交涉中,鉴于叛军已经控制了中国南方一些富庶的地区,所以英法都表示愿意合作;但本报编辑还是要提醒他们不要过分相信叛军,他们并不可靠。”

看来这个康普顿和他的《北华捷报》真是对我有着很深的成见,不行,我要把他改造改造,否则就得动动手腕像对付吴煦那样让他彻底消失了,于是我立即指派手下人去报馆邀请《北华捷报》主编康普顿来县衙会面,打算再来个“致命交涉”,这个反对我的家伙如果不敢出面来见我的话就直接证明了他和他的报纸关于我军的报道是在说假话。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康普顿还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