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章~第五章(2 / 2)

作品:《民国立志传

要想这些人真正的臣服于中央政府,机枪、大炮同样是需要的。

布琼尼坐镇中亚时当地还算太平,布琼尼带着红色哥萨克一撤,潜伏的沙俄叛军又来劲了。

沙俄军队当中头脑清醒的人已经不在说打到莫斯科的那种鬼话的,他们更加现实,以切伯罗夫斯基为首的旧贵族准备先解放哈萨克斯坦,继尔解放整个中亚,等有了事业基础,得到外国老板们的亲密,拿着外援再来与莫斯科一较长短。

切伯罗夫斯基已经在山区窝了很长时间了,他与中国军队有多次交手,双方互有胜负,怎奈后劲不足实在消耗不过中国军队,只好谈判撤出山区,进入塔吉克地区。

十月革命之后,在苏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乌兹别克、塔吉克、哈萨克纷纷建立起来了苏维埃政府,就连吉尔吉斯地区也有苏维埃机关,中国政府接管该地区后,吉尔吉斯苏维埃机关与乌兹别克苏维埃政府合并。

切伯罗夫斯基转入塔吉克斯坦后,塔吉克苏维埃政府向中国新疆当局发出求援。

塔吉克挡不住切凶残的伯罗夫斯基的俄军。

塔吉克、乌兹别克、哈萨克虽然都相继建立了共和国,但是武装力量有限,尤其是军械匮乏,由于当地的经济实力等原因,共和国养不起部队,多数都是游击队。比起有中国在幕后支持的切伯罗夫斯基匪帮仍有一定的差距。

当切伯罗夫斯基来到这里的时候,共和国内的旧贵族、地主、官僚势力立即左转。

在红军主力没有到来之前他们在中亚玩的是风声水起。

中亚问题让杨洪森有了与莫斯科加深友谊的机会,同时为延长吴佩孚在新疆的任期提供了理由。

4月中旬麦可阿瑟等人乘坐美国商船“八月花”号到达天津。

杨洪森与总统孙中山会见了美国军事顾问团。

麦可阿瑟首先参观了驻京卫戍近卫军,让麦可阿瑟吃惊的是这支中国部队的装备并不比美国陆军差,而且精神饱满,不过那身黑色的仿德式军装却有一点扎眼。

在对中国军队有一个全面了解之后,麦可阿瑟认为中国的军队并非外人所言的那样不堪。

特里对中国陆军的基本情况向麦可阿瑟作了介绍。

特里本人十分郁闷,他认为自己的离职并不是他没有能力,而且他无法和迈德尔融洽相处,官方也是这个意思,实质上是他与杨洪森搞不好。就好像赫尔维茨与迈德尔相处也不融洽,但杨洪森却能从中很好的加以协调。

麦可阿瑟作为西点军校的校长,杨洪森需要他给中央陆军学院点评一、二。

麦可阿瑟声称“一支陆军可以缺乏口粮,可以衣住简陋,甚至可以装备破旧,但如缺少训练有素及指挥有方的军官,则在战时注定会被歼灭。胜利与失败的不同,全在于有无干练而有效率的军官队伍。”

对此杨洪森深表赞同。

对于麦可阿瑟接管顾问团的工作,杨洪森提出一些要求,老麦应允的同时也提供更多的条件,这让杨洪森大为头痛。

麦可阿瑟首先要作的就是确立美国军事顾问团的领导地方,他必须要让中国改变观念,让他们知道美国陆军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这使得赫尔维茨等德国顾问的身份变的很尴尬,杨洪森并不打算将他们开掉,在华为杨洪森服务的德国军人着实不少,这此德国人有些直接在近卫军任职,有些则属于技术人员,赫尔维茨甚至充当杨洪森的私人顾问。所以,当迈德尔准备辞职回美国的时候,麦可阿瑟表示了坚决的反对。特里的失败再于无法与迈德尔相处,共同对付德国人。美国政府希望麦可阿瑟这届顾问团能对杨洪森有更大的影响,所以就算未来麦可阿瑟与迈德尔相处不好,那也是美国人民内部矛盾。

要想有更大的影响,首先就要放宽对华的武器出口,尤其是重武器出口。

75mm以上的火炮美国只能有限的出口,即便是37至75之间的火炮,也不能完全满足中国的供应。此举一方面是为了不过分刺激日本,另一方面为了压制中国的扩大欲。

中国陆军75~150mm火炮数量虽然稀少,但是37mm、45mm却装备极为普遍,只是品牌较为驳杂,几乎各个国家的都有。

中国本土制造的pk37、pk45火炮相当优秀,但仅见于杨洪森的“嫡系”部队。

所谓的坦克应该是装甲车,但这些装甲车不管在机动性、火力方面都优于现有装备的坦克。

在迈德尔的陪同下麦可阿瑟还对东北地区进行了视察。

中国国防军可以分为东北,东南两大集团,在上述地区都部署有至少30万部队,东北地区还有着数量庞大的民兵武装。

这些民兵武装完全被麦可阿瑟直接无视,因为这些人还装着上世纪的大刀、长矛,所以纵然有几百万,他也不会放在眼里。

东北的国防军装备有美械师、德械师、日械师、俄械师,子弹供给从6mm至7mm,总体上来说毛瑟步枪他仍然是中国部队的主流。

为了让国防军统一步枪口径,陆军需要150万余枝七九步枪。国府军事工业委员会共下辖有44家兵工厂,其中只有十家经过了现代化改造,其它兵工厂设备普遍陈旧,尽管如此,在军事工业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1920年中国步枪产量增了一倍多,全年共生产了近80万支98式毛瑟步枪,这为杨洪森统一全国步枪口径奠定了基础。

中国工业发展首先就要解决能源和交通问题,但军费开支几乎将国府财政掏空,为了缓解国府财政压力,中央银行除了增发债券外,就是寻求银行贷款。

为此,两江银行团向国府提供了2亿美元的金融贷款,国府通过两江集团另从美国摩根大通借款5000万美元的贷款。中央政府将运用这些贷款改善目前国内能源与交通现状。

两江财团在这笔巨额贷款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杨洪森进一步将手伸向了中央银行,除出购买了中央银行11%的股份外,在孙中山的批示下,两江银行团获得了中央银行才有的货币发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