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十五章 委座谕示(2 / 2)

作品:《民国立志传

“比起北京的紫禁城可能要差些,这是我为您争取到的最大的利益,陛下在未来的日子里应当好好的考虑一下自己的人生道路,毕竟时代已经不同了。”杨洪森的话溥仪一句也没有听下去,他认为这一切阴谋。

康有为对于判决继续抗争着,要杀他的人和要保他的同样很多。

孙中山利用特权赦免了康有为,杨洪森将其安排了南京文史馆,让他编修《清史稿》。

至于,其它的一些政治犯,杨洪森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好去处,四川乐山。其中的一些杨洪森看不顺眼的死硬分子全都被公开枪决。

征战朝鲜的吴佩孚、冯玉祥等人在官方的大力宣传下,成为民族英雄。吴佩孚因为战功晋升为陆军元帅,与他相比冯、曹则行情是每况愈下,冯国璋向南京请辞回到保定当起了寓公,直系的另一员大将曹锟在开出条件后顺应形势退出了政界。

吴佩孚成了直系的新首领,可是这位新首领直接投入了杨洪森阵营。现在的形势不同了,像他这样的保守型军人,要不然继续为新政府效力,要不然学习二位大佬荣退,但是刚从朝鲜战场回来,豪气冲天的吴佩孚不甘心走下这个大舞台。

武力统一中国这事他没有做成,让杨洪森做成了,这让北洋的诸葛亮,大说既生亮何生喻之感。恢复旧日河山便成了他新的人生奋斗目标,只是他担心革命党不容他。让他放心的是杨洪森并没因为政见不同而不待见他,两人在南京所谈涉猎范围极广,政治、经济、军事甚至于诗词,杨洪森不会写诗词,但是他会抄诗词,大气磅礴的诗词连吴佩孚自叹不如。

吴佩孚以辞职归乡来试探杨洪森,杨洪森当以三顾茅庐之礼,请他出山。

“玉帅有匡济天下之才,怎可终老于乡野,请玉帅抛开政见之异定要助玉琨我一臂之力。”

吴佩孚本来就是尾巴翘上天的人,他喜欢被人捧的感觉,自诩才智可比诸葛亮,杨洪森本人甚至托人挽留,吴佩孚也没有再坚持,比起曹锟,杨洪森绝对算是“英主”。

跟着他老杨走,不要说恢复旧河山,将中国打造成新时代的帝国主义列强也是有可能的。

至于未来的发展前途,杨洪森是文武全才,但身为总理的他精力有限,军政不能兼顾,而南京政府的那帮将领中也就出了个杨洪森,其他都是一群碌碌无为之辈,不能与玉师他相提并论,至于那位蔡锷,多拜蒋百里谋划才挤身中国名将之列,这种不是靠自己本事上来的,鄙视他。

杨洪森对吴佩孚就极为欣赏,他在洛阳练兵时给士兵编写的军歌,让日本人气的跳脚。

也许是所处阵营不同的原故,他与日本人不对眼,晚年不愿投日,被气急败坏的日本人毒杀。

在杨洪森看来吴佩孚是这个时代的将才,他所缺的便是展示其军事才能的大舞台。

吴佩孚倒入中央,加速了直系并入中央系统。

直系在抗战期间少有投日的,对于这些人的安排人,除了早早被列入黑名单的,大部分将领都保留原职。至于原皖系的那些干部,杨洪森借着朝鲜战争的胜利,很多人被清退出了军队等要害部门,下调至冷衙门或二线服役,皖系中唯一漏掉的条大鱼就是徐树铮。那个历史上亲日的奉系头子张作霖此刻已转投进了杨洪森的英美阵营,杨洪森保留了黑龙江的地盘未去动他。其子张学良报考进入了中央陆军学院成了杨洪森的弟子,对这位大帅哥,杨洪森可是下了不少本钱。

战争的胜利将很多现实的问题给掩盖了,而中央政府牢牢控制着舆论导向,把握着人民的情绪。很多学者写文章指出,朝鲜战事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已经步入了世界强国之林。

在国会有例会上,杨洪森再次发表讲话,要求党内同志团结一心,更快更好的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国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此之后,杨氏夫妇带头进行捐款,宋美龄个人捐款20万美元及钻石首饰一套,而杨洪森更是抛售股票,破家为国捐款100万美元,杨洪森起到了一个很多的带头作用,国人纷纷捐款支持国家建设,外海华侨华人也赤心一片鼎力支持。

宋美龄也不亏是杨洪森的贤内助,对杨洪森的资产状况口风极严。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杨洪森每年都捐款,且数量不菲,国人虽然都知道杨洪森很有钱,但是却不知道他多有钱。

杨洪森到底有多少钱,具体只有业内人士知道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