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百四十六章 说服(2 / 2)

作品:《再入仕途

赵政策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中的酒瓶放了下来,用牙齿一咬,弄开了酒瓶。易华荣笑呵呵地拿过来两只酒杯,往里屋叫了声:“老伴,政策来了,弄点花生米吧。”

“政策来了啊。”易夫人满脸笑容地走了出来,随即又叮嘱了一句,“先等一下啊,别空着肚子喝酒,老易你可比不了政策,他人年轻,顶得住。我先弄两个下酒菜,光吃花生米哪里行呢?“

“嫂子,您就放心吧,易书记就喝两杯,其他的都归我。”赵政策就笑着说,“这点白酒,没事情的。”

“政策啊,其实我也一直想和你聊聊。”易华荣叹息了一声,“可西衡县这两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我这个县委书记也是忙得发慌。”

“书记,西衡县已经病入膏肓了,相信您比我看得还清楚。”赵政策就很诚恳地说,“我也是西衡县土生土长的,只希望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嗯,这话不假,听得顺耳。”易华荣点了点头,“你在西衡县这一年多时间里的所作所为,我也都看在眼里。可以说,西衡县如果没有你,老百姓的日子还要艰难得多。桐木乡就是因为有你这个党委书记,摆脱了贫困,有些人家还进入了小康。”

“书记,我一直信奉一句话。”赵政策很是认真地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既然我当了这个常务副县长,就有义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我相信你。”易华荣不动声色地看了赵政策好几秒钟,才点了点头,“也相信你能够做到,我才支持你的。”

顿了顿,易华荣很是严肃地说:“我选择支持你,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说说吧,你准备把县委县政府改成什么样?照你心中想的说,放心好了,我有足够的心里准备。”

“应该说这次改革主要是改革政府部门,县委那边是不大动的。”赵政策笑了笑,“党领导政府嘛,这个原则不能动摇。”

易华荣嘴角抽动了一下,赵政策这小子可不马虎,还记得向自己表示尊重,一切改革都在县委的领导下进行。

易华荣就摆了摆手,说:“别说这些废话,说正题。”

“我个人认为,政府就应该回归到政府应该在的轨道上面来。”赵政策就笑着说。

“这我知道,你不要和我说大道理,谈点实际的。”易华荣有些不耐烦地说,“政治学习我也没有放松,知道中央现在强调党政分开呢。”

赵政策讪笑了两声,才缓缓地说:“简单一点的说吧,改革后的西衡县政府就三项主要职能。一,制定中长远发展规划。二,致力于公益事业。三,收税。”

说完这句话,赵政策就很识趣地闭嘴了。

易华荣一听,眉头开始紧锁,身子坐直了一些。半响后,易华荣又将身躯往后靠了靠,似乎有些不堪负荷,微闭着双眼,陷入了沉思。

赵政策也不说话,就那么静静地坐着。

“大致意思我明白了,就是要把行政权力放出去嘛。”大约三分钟过后,易华荣才沉声说道,“继续说,你准备怎么样改革?说具体一些,不要只局限于事业单位,我知道你是一环扣这一环的计划,藏得深着呢。”

“一共有五项改革措施。”赵政策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绪,就笑着说,“一,卖汽车。二,卖住房。三,卖企业。四,卖干部。五,价格完全放开。”

易华荣又陷入了沉思,习惯性地拿手开始按头部两侧的太阳穴了。嘴上是说着有心理准备,可每次赵政策一开口带来的震撼实在是让人心脏有些受不了。

赵政策说的这五条,无论是哪一条提出来,都会在西衡县造成一场规模不小的地震。先前,易华荣只以为赵政策是为了事业单位的承包而来,因为习惯于赵政策下棋原则,才随口问了句,没想到却问出这么个怪物改革出来。

“先说说这汽车怎么卖吧,总不能让我这个县委书记下乡去检查工作时骑着自行车去吧。”易华荣就半开玩笑地说,“就算我能这样做,不怕累,可这工作效率也要大打折扣吧。”

“书记,我是这样想的。”赵政策嘿嘿一笑,不慌不忙地说,“我们把西衡县所有的大小公车全部折价卖给个人,然后不分领导干部办公都凭成车票。”

“这车都成了个人的,如何保证不会影响到正常工作呢。”易华荣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县委县政府只是把所有的行政单位的大小车辆,全部承包给个人,司机与原单位脱钩。根据车况好坏,每个司机每年向政府上缴五百元到两千元不等。”赵政策就笑着说,“每辆小车每年到机关事物局值班四个月,以保证工作用车。另外,工作用车凭机关事务局发放的车票为证,个人用车凭现钱,以每公里三毛钱计价。司机的工资停发,汽油,维修等费用全部司机自己承担,五年承包期满,车归司机本人所有。”

易华荣沉吟了半响,猛地一拍大腿,连声说:“这办法好啊,一共有六十几台车,五年后起码可以节约,回收资金两百万哪。”

顿了顿,易华荣又是意犹未尽地说:“总是听有些机关干部说,出车的差使,叫谁都不愿意。要是这么一改革,承包司机都会主动找上门来。”

“还是书记您看得远啊。”赵政策就小小地恭维了一句,“这个承包费用也在司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他们要想赚取工资和承包费用,就必须多跑车。另外,就算是老百姓,只要有钱,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叫小车了。”

“嗯,这对廉政建设也有好处,可以增加干部们的自律性。”易华荣满意地点了点头,“这点子不错,你再说说这住房又是怎么个卖法吧。”

“这个建房住房中的不正之风,我已经和纪委老乔商讨过这个事情。”赵政策就笑着说,“老乔的怨言颇重啊,说这个不正之风让他们纪委的人忙得是东查西堵,很是头疼呢。”

“嗯,这个问题老乔也向我反映过,是我们西衡县,同时只怕也是我们整个南湖省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了。”易华荣皱了皱眉头,“可纪委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各个单位建房住房时候,名目繁多,防不胜防哪。”

“我是这样想的,书记。”赵政策就笑着说,“把我们西衡县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全部公产房,以个人,单位,国家各占三分之一的价钱比例,全部以商品房出售给住。今后,申请住房的人,主要将采取公建私住或者是私建公住的形式。政府的投资,有相应的基数限定,其余部分完全由个人支付。”

“政策,我插一句啊。”厨房里面传来了易夫人的声音,“那我们现在的这个住房岂不是要交钱了?”

“是啊,嫂子,按照房子价钱的三分之一缴纳费用。”赵政策赶紧解释说,“不过,这样好啊。即便等易书记退休之后,这房子还是归您私人所有。”

“好是好,我倒是乐意。”易夫人就笑着说,“我家老易过几年就要退休了,这倒是划算。可有些年轻领导干部只怕会不乐意了,他们现在住公家房子都不需要花钱呢。”

“任何改革都会惠及一批人,同时也会损害到一些人的利益,这无可厚非。”易华荣就接话说,“该得罪的人,总要得罪的,我看这个办法不错,只是要再详细琢磨琢磨,拿出个更详细更符合我们西衡县实际情况的可行性办法出来。”

“书记,这前面卖车子和卖房子的改革只要您发话,估计问题都不会很大,因为都是可以制定出具体的条条框框出来,谁都没有话说。”赵政策把身子坐直了些,“可这卖企业,估计向华群市长是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而且肯定会有一大批人出来反对。”

“你先说说吧,光是听你的这个卖字,就已经够吓人了。”易华荣见赵政策前面这两条改革都说得非常有道理,知道赵政策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不是信口开河,倒也放心了不少,就笑着说,“但这个卖字是一定要改一改的,不然影响不好。”

“其实说穿了就两个字,卖和送。”赵政策沉声说道,“所谓卖,就是将企业全部卖给本厂职工。所谓送,就是把我们西衡县一些经营不下的企业的所有权无偿送给外地效益好的企业。”

“这不行!”易华荣马上条件反射似地跳了起来,“你这个送字比卖字更可怕,要是这么干的话,我们西衡县县委县政府肯定要背上满清政府的骂名。”

赵政策一愣,心里叹息了一声,这还是观念的冲突问题啊。不过,赵政策并没有进行反驳,因为那样于事无补,反而会让谈话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沉默了好几秒钟,赵政策才强行笑了笑:“书记,那这个送字我们以后再商量。先说这个把企业全部卖给本厂职工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