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387(1 / 2)

作品:《假凤虚凰

愣住,她趁势上前搀住他的左臂,将他半拖半拽领进旁边一间屋子,打开锦盒,取出里面的画轴,徐徐平铺在案几上。

那是一幅水墨飞龙图,画卷宽五尺,长七尺,绢黄古旧,年代已然久远,画卷上四条巨龙张牙奋爪,鳞甲鲜明,仿佛随时会冲破画面腾空而去,恰是为“栩栩如生”四字坐注的。

那张僧繇作画从来不用墨笔立骨,总是直接施以水,画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感,极为写实,号称“笔才一二,象已应焉”,所独创的“没骨法”为后世画家推崇,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

黄筌亦是他的忠实拥趸,毕生仿效钻研这一技法。见这飞龙图笔触传神,灵气变化的妙处叫人品味不尽,除画祖张不详,谁人有此功力?

少年们见这老儿爬在案边全神贯注观摩图画,那痴迷狂喜的神情有如淫棍遇娇娘,饿汉见珍馐,看着看着竟老泪盈眶,激动得忘乎所以。

苗素嫌他耽误时间,提醒道:“黄大人,这画放在这儿,待会儿您爱看多久看多久,现在先谈正事好吗?”

黄筌点点头,退后一步,理正衣冠,庄肃凝重地朝画卷拜了三拜,问苗素:“这宝贝你是从哪里得来的?为何画卷上没有张祖师的落款?”

苗素娓娓道来:“相传张僧繇曾在金陵安乐寺一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四龙形态逼真,却都没画眼睛。游客看了可惜,请张僧繇补画龙眼,张僧繇推说画上眼睛龙会活过来,众人听了都不相信,一致请他为龙点睛,张僧繇推辞不过,只好提笔为其中两条补上眼珠。这一刹那,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二龙破壁而出,腾云飞入九霄,而另外两条没画眼睛的龙依然留在墙壁上。”

黄筌不住点头:“老夫知道,这故事叫画龙点睛,莫非这画上的龙就是张祖师当日所画?”

苗素说:“画龙点睛不过是世人为夸耀张僧繇画技而杜撰的典故,但张僧繇在安乐寺画龙确有其事。安乐寺后来毁于战火,人们以为寺中的壁画也随之湮灭了,有个人却不这么想,此人便是唐代画圣吴道子。他对张僧繇推崇备至,一开始学画便师效对方的笔法,并竭力搜集张氏真迹,尤其是传说中的‘四龙图’。他认为如此珍贵的画作不可能不为当时的寺庙主持所宝藏,便查阅金陵县志,找到那位主持的归葬地,雇了几个高明的盗墓贼,掘墓寻宝。”

黄筌听得入神,见她停顿,猴急追问:“然后呢?找着四龙图了吗?”

苗素指着桌上的画卷笑道:“要是没找着,您这会儿看的又是什么呢?吴道子算得没错,那主持果将壁画当做随葬品,装在三层宝匣里,再用石蜡厚厚密封,放于棺椁之内。”

黄筌又犯疑:“壁画是画在墙上的,如何又到了绢布上?”

苗素笑道:“您有所不知,古时有种专盗壁画的小偷,先用一种特质的药水浸湿纸张,蒙于壁上,待纸半干,轻轻一揭就将壁画揭掉一层,这样反复十几遍,可将原画完全剥离。再用秘法将这十几层纸张确重叠,合为一幅,壁画就做成卷轴式的了。当年安乐寺主持正依靠此法保存了四龙图。吴道子掘墓盗宝,对此画爱如性命,终生携带。天宝之乱时,唐玄宗避迁蜀中,传召他入蜀做画,吴道子于途中感染瘟疫,死在了蜀地资阳县以北十五里的李家沟,尸身就地安葬,号为真人墓,四龙图及其来历也一并埋入墓穴。十几年前西蜀灭亡,蜀地动乱,有流民掘开真人墓,盗得此画,辗转落到一个古董商人手中,被家父以千两黄金的高价购得。现在愿当做见面礼送给大人,望大人可怜我等冤苦,借力搭救。”

宝剑赠烈士,香粉送佳人,礼物只要送对了,没有求不到的人情。黄筌这画痴获至宝,玩命的勾当也敢掺和,当下一咬牙,应他们要求给三军统帅写了封“原地待命,天亮再议”的书信。赵霁带着信件金牌趁浓雾掩护冲入军中,将信丢进主帅营帐,穿过封锁线向益州城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