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19(2 / 2)

作品:《林氏荣华

现在林家除了钱多就是人多,为了处理这些产业,她可是从各地调拨了不少得力的下人前来,所以一人带上一封帖子还绰绰有余。

不到一个时辰,之前想要上门拜访林江的人都到了回帖,而通过他们的口,天刚黑下来其他没到帖子的人家也全都知道了。

甭管他们有没有能力掺和一手,第二天都决定去盛记酒楼走一遭,因为他们实在好奇林江到底为什么要处理林氏的产业。

那些产业可是有钱都难以买到的啊。

比如那连绵千顷的良田,现在地主们要买田,除非你昧着良心逼迫农民成片的把地卖给你,不然你根本难以买到这样大面积连接在一起的田地,还是土地肥沃的良田。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若无必要不会有人卖地的,而且这家卖了,那家可不会卖。

而农民们能买卖的只有永业田,口分田在身死后是要归国家的,当然,其中也有可操作的方法,但除非你能保证强买的人不告,本地官府不追究,以后的继任官员也不会算账。

否则,中间任一环节出错,田地被没还是轻的,只怕还得蹲大牢。

大梁刚建朝三代,前两位皇帝在位时间都太短,这任皇帝又不是昏聩的,对这方面看得很紧,可操作性太弱了。

所以林氏那连绵的良田农庄可是很难得的。

林氏的这些产业,有先祖积累了四五百年传下来的,更多的则是先帝为补偿林颍赏赐给他的。

当时辽人刚从江南撤出,江南这一大片不敢说十室九空,但也绝对称得上生灵涂炭,除了死的,还有大批人逃亡外地,留下的荒地是一片连着一片。

所以皇帝赏赐得一点儿也不心疼,但当年的荒地,现在却被经营得丰沃辽阔,只看每年产的粮食就让人眼红心妒。

这些产业都是林颍的功绩所得,是可以传给子孙的。所以除非林家主动卖,不然他们没有机会得到。

但林江又不缺钱,也不是败家子,他们怎么会卖产业?所以大家也只能干看着眼红。

且不说同在江南的尚,赵,周,谢四家,就是大世家崔氏和卢氏看着这些产业都会忍不住眼红。

江南可是鱼米之乡啊,这四十多年来大梁虽战事不断,但祸及江南的却没有了。

虽然隔三差五的要交军税,但总比成为战争之地要强得多。所以经过这四十多年的发展,江南已经慢慢恢复元气,人慢慢多了,经济也慢慢发展起来。

林氏手握江南这么多产业,自然成为了江南第一大家,更何况林江的父亲林颍在经济上很有些能耐,三十年的时间就把林氏的产业翻了好几番。所以即便林氏嫡支只有林江一人,自个又没儿子,林氏依然坐稳了江南第一大家的位置。

如果他们能得到林氏的这些产业,在他们家族人更多的情况下,肯定会发展得比林氏更好。

所以不怪大家心头火热。

地主豪强们大多是冲着那些田庄茶园来的,而商人们则是看中了林氏的那些银楼,绸缎庄和茶馆。

他们是商人,能买的地有限,但这些铺子却是不限量的呀,就算吃不下所有,买一两间,顺便把那些工匠管事包圆也好呀。

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第二天一早盛记酒楼就人满为患,不仅楼上楼下的隔间坐满了人,就连大堂都站满了人。

盛记酒楼还是用的坐榻,大堂里只摆放了七八张,早有人眼明脚快的脱掉鞋子盘腿坐上去了,看到相熟的再招手一叫,一张坐榻上瞬间便坐满了人。

没找到位置的只能敛手站着,盛记酒楼也不会把人往外赶,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