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91(1 / 2)

作品:《将军(NP)

地名,人名,战争,情节都是虚构。

后记。

我不喜欢用主题二字。这个词太宏大了。

这篇文主要写的是我的一个思考。

当然,一个才二十来岁,尚未出象牙塔的学生的思考,多半浅显。但既然大家已经看到这儿,也不妨姑妄一听。

这篇文灵感是两条微博。一条是叙利亚战火区,一群小孩子在废墟上唱歌的。底下评论痛斥战争的罪恶。一条是文化界人士对民族英雄岳飞等人挪出语文课本的痛斥(后来好像证明不是那么回事,这里不展开)。

同样是战争,反应却大不相同。

当时觉得奇怪。

后来才觉得是自误了,一个是作为己方,尽管时隔岁月长河,立场仍坚定;一个是旁观者立场,占上帝视角,自然能事不关己。

但这个还是激发了我对战争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岳飞十二道金牌被召回京的故事。在古代,君臣父子的纲常是大于天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会不会有一个将军,在某一天幡然醒悟,想要抵抗纲常束缚,觉得战争是罪恶的,想要遏止。

这个将军就是徐子墨。

他的出身背景完全符合古代正统臣子标准,出身将门,君子教育,忠君爱民刻在骨子里。尽管他不知人民生活是如何。

但他骨子里是不同的。

他愿意自己思考。

他愿意转变。

同样,他还有那样一群兄弟。

他最后改变了。

他的转变展现了一种现代重视人的价值与自由的价值观与古代君臣父子纲常伦理的价值观的碰撞。

因为他的作者是现代人,所以人的自由赢了。

但作为斗争载体的徐子墨是在两种价值观的漩涡中挣扎的。所以,大多数时候他总在纠结,犹豫、痛苦。

整篇文也显得很沉,导致我撒糖和讲笑话都没地方写。

这是我的锅。

在文中,他的战争生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十二至十六岁,他为徐家打仗,心里装的是徐家荣誉与门楣。第二个是二十二那年,他复出打仗,说是为了北疆人民,实际上站在大周统治者稳固民心的立场,第三次,他二十四岁,他同样打仗,是为了人民的和平。他看到了战争对平民的残害,打心底想要制止这一切。

只有最后一次,他是为了自己。

我认为这是一种成长.挣脱了一重一重集体主义荣誉捆绑,有了自己思考后,他仍愿意为社会做点什么,而不愿当英雄。

我喜欢这样的徐子墨。

这是我眼中的徐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