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八百二十九章 暂不开发(1 / 2)

作品:《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托马斯拿出一张安哥拉的东北部地图,上头画了两个方框。

“简单粗暴,两处长宽都是2o公里,谢工程师说这已经能够完全覆盖矿区。”

两处区域中心点相聚2o多公里,所以两块地实际上大概有1o来公里是连在一块的。

a区正好在绍里木正北,中心区距离城区大约35公里。

托马斯说完,谢建良接话道:“两处都有原生矿,a区就一个大型矿坑,至少有阿盖尔矿坑的规模。

b区有一大两小三处矿坑,因为地形原因,距离两个小矿坑东侧3至12公里的位置,还有一片巨大的沉积次生矿淤积。

全部在划定范围内,储量可能过a区,而且钻石质量惊人,应该过目前所知的所有钻石矿坑。”

张楠瞄了几眼,地图是很新,但却一眼就能看出纸质有点年头了,上头的字自个也看不懂,应该是葡萄牙语。

地图上找了一下,都笑了起来。

地图角落里有窜数字,“1965”,这应该是地图印刷的时间。

“25年前的地图,这国家也是没谁了……”

听到老板的话,托马斯开口道:“这是和安哥拉那帮子政府谈判时候,对方提供的地图。

这已经是整个安哥拉能够给出的最新版地图,从65年到现在,他们就没印刷过任何地图。

签订的协议原件已经送到星辰集团总部归档,因为只要标注八个边界点,我们实际租用的土地面积还要大一点……”

这本来就是份军用地图,还是当初葡萄牙殖民者印刷的,托马斯指了下划定区域边界点的位置,又道:“两块地方虽然距离绍里木不远,但都属于比较荒芜的地区,内战后遗症。

殖民地那会当地就没有进行过详细的土地测绘,那里也没公路,我们的人是开着车子,和那些军阀用里程表量。

因为地势不平,所以谈判的时候就说好,这里程要加长……实际边长都过了22公里。

原本只有在a地块西南侧有一个小村落,就靠种木薯为生,穷到我们都有点不相信。

b地块倒是有人放牧,不过也很少,那里的土地很贫瘠,这对于我们而言的都是好消息。”

晕球,安哥拉人这样做生意,连简单的测绘人员和设备都没有?

那炮兵呢?

上万人的军队,总有几个炮兵吧?

“我很难想象,他们的炮兵怎么打仗的?

量土地,找几个炮兵观测员就能搞定,这帮子家伙……

老子无语!”

一边的谢建良笑着道:“老板,多找人就多分钱,那帮子黑哥们精明。”

张楠听到这,想到点事,皱了下眉头道:“有没有让那些村民和放牧的搬地方?”

有次生矿,要是被人现,在战乱彻底平息前,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就算不慌那帮子军阀,派人手去维护自己的利益,那开销也不小,自个可没心情帮着其他人去剿灭安哥拉的某一方势力。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去参合那些烂事,除非自己脑袋犯抽了!

但那两处矿区,将来每年给自己创造十几二十亿利润问题不大,总价值可能会接近千亿美元。

就算这利润得三四十年才能全部兑现,自个也不会让给别人:真要是有不长眼的,灭他没商量!

上万人的军队很厉害吗?

当初苏联人给安哥拉的支持有多少不知道,但美国这边,一次支援个上百万美元的军火都能影响战局的展。

安哥拉军阀的战斗力,也就欺负一下老百姓;至于战争的烈度和消耗,张楠以亿为单位的雇佣兵作战还是打得起的,与之相比,安哥拉己方军队就是乌合之众、土鸡瓦狗!

至于借口……

保护己方投资和员工安全,连联合国都没话说!

这会托马斯回道:“搬了,那帮军阀是打算直接赶人,反正能重新安家的地方多得很。

那里有点像12o年前的美国西部,哪都能安家,还少了印第安人,本地军事力量也不会去祸害己方慌控制区的人。

不过我们的人认为强行迁移不好,要给当地人留点好运印象。

放牧的是个半农半牧小部落,大约有8o人,那个村子更小,不到4o个人。

地方多,我们给了农民每个成年人一头牛,身高一米四以下的小孩是两人补贴一头。

放牧的给粮食,每人3oo公斤玉米粉,要是在领到物资的十天之后他们还在我们的地盘,或者重新进入,生死自负!”

张楠脑子里立刻闪过“强-拆”两个字:一头牛就要人家搬家,3oo公斤玉米粉就得放弃习惯的放牧地点……

呵呵,换在华夏,估计得出大事!

但那是在黑非洲,还是战乱刚刚有所缓和,全世界最穷地区之一的安哥拉。

村庄搬家,放牧的换个方向放牧就行,反正有的是地方。

“……那帮子军阀还说我们给多了,一个村子随便给个三五头牛都是仁慈。

他们说的也没错,那帮子村民搬家度比兔子还快,那些窝棚都不用拆,就把地里的木薯收了一茬,跑1o公里就重新安家。

还把我们补贴他们的牛卖掉了一大半,换了钱和粮食,就留了几头。”

哈……

美国公司,人傻钱多,村民们大概就是这么想的。

至于那个小村子的人为什么要把牛卖了,张楠想着这大概和战乱期间留下的习惯有关系:牛,等再打起来,那就没得养牛的吃了。

至于放牧的……

人家大概能赶着牛跑路。

安哥拉村民的日常食物最普通的是木薯,那东西只要折根新鲜杆子往地里一插,浇点水,一年功夫就能收,最多再种点玉米。

去过非洲,知道那些木薯地看着就和矮灌木稀林子差不多,和华夏最南边为了提炼工业用淀粉而规模种植的木薯地压根不同。